医院洗衣房感控解决方案,热力型清洗消毒机
-
¥168000.00
清洁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基础,医院感染微生物主要来源于环境物体表面,且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明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就是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的实施,落实新标准。
改造病区传统污物处理间:配置病区清洗消毒机或机械清洗消毒设备。
改变抹布/地巾的材料与使用方法:每个地巾/抹布只能处理一个床单位;采用超细纤维材料、禁止重复浸泡,推荐采用医用地巾抹布清洗热力消毒机;清洁工具颜色编码:红色-卫生盥洗室、黄色-患者单元、蓝色-公共区域。
从医院回收的脏污医院纺织品根据不用使用对象,应用环境,自身材质特性要求,分类处理遵循以下要求:
感染性织物应先消毒后进行分拣洗涤,其他脏污织物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
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患者和医护)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洗涤、消毒。
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其他医用织物混洗。
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洗涤。
布巾、地巾宜单洗涤、消毒。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中规定的感染性纺织品洗涤消毒工艺要求:国内大部分的医院纺织品洗涤消毒服务公司,采用的清洗消毒设备(医用隔离式洗涤设备),清洗消毒化学药剂(化学消毒),生产工艺(湿热以及干热)消毒方式都可以达到A0值600以上,清洗消毒过程本身可将纺织品自身附着的脏污成分,病毒有效去除,起到清洁消毒的效果,确保脏污纺织品经过清洗消毒后的卫生状况满足医院的使用需求。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针对医院纺织品的清洗消毒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如下:
A.2.3预洗
A.2.3.1用温度不超过40℃的水进行预洗;可根据冲洗污垢需要加入适量的洗涤剂。
A.2.3.2脏污织物的预洗:应采用低温、高水位方式,一般洗涤时间为3min-5min。
A.2.3.3感染性织物的预洗与消毒:
a)对不耐热感染性织物宜选择在预洗环节同时作消毒处理。
b)对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若需重复使用应遵循先消毒后洗涤的原则。
c)应根据感染性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参照WS/T367规定,在密闭状态下选择。
A.2.3.3感染性织物的预洗与消毒:
a)对不耐热感染性织物宜选择在预洗环节同时作消毒处理。
b)对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若需重复使用应遵循先消毒后洗涤的原则。
c)应根据感染性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参照WS/T367规定,在密闭状态下选择
1)下列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被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可使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00mg/L-25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洗涤消毒应不少于10min;也可选用煮沸消毒(100℃,时间≥15min)和蒸汽消毒(100℃,时间15min-30mm)等湿热消毒方法;
2)对已明确被气性坏疽、经血传播病原体、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分枝杆菌、细菌芽孢引起的传染病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可使用2000mg/L〜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10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洗涤消毒应不少于30min;
3)对已明确被朊病毒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应按WS/T367规定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4)需灭菌的应按WS/T367要求,压力蒸汽灭菌;
5)对外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渍的感染性织物,宜在该环节采用A.2.3.3c)1)、A.2.3.3c)2)规定的方法,并在密闭状态下进行洗涤消毒。
d)对采用机械洗涤的感染性布巾、地巾(包括可拆卸式拖地巾或拖把头),宜选择先洗涤后消毒的方式。消毒方法参照WS/T367规定,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5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浸泡。
医疗洗消模式从院内化向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同时由于洗消行业不同形态存在基础建设、运营管理、质量控制、客户资源、物流配送高度的协同和一致性,医疗洗消不同形态的融合正在开始出现,洗消融合、洗消一体并终成为主流模式。
医疗洗消是指针对医院的手术器械、手术衣、手术敷料,以及医院床单被套、白大褂、护士服、病员服等医疗器械、物品和医用织物等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它是医院“院感控制”的核心,也是确保医护人员和广大病患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医疗洗消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包括“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医疗硬器械消毒供应、医疗软器械消毒供应”三个方向。
卫生式隔离洗脱机的推广应用势必会成为统一医洗质量标准的有效途径。因为卫生隔离式洗脱机能够在具备传统型全自动洗脱机所有功能的同时拥有前后双开门装置,实现布草装填与取出通过隔离墙将洁污区单分开,避免脏净布草交叉感染,在处理高污、高菌性的医院病床用品、手术服、传染科布草物品处理时具备特优势。
卫生隔离洗涤,将洗衣房分成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两个单的作业区间。织物从位于非洁净区一侧的机门装入洗衣机,完成洗涤后从位于洁净区一侧的机门取出。不仅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洗涤(织物从同一处机门装、取)引发的二次污染,而且具有洗净度高、脱干含水率低的性能,一举解除了医用织物洗涤用户的大痛点,为医用织物洗涤提供了目前有效的解决方案。
医院洗衣房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区域,医院洗衣房规范化操作,具体如下:
1.应建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分类收集、洗涤消毒、卫生质量监测检查、清洁织物储存管理、安全操作、设备与环境卫生保洁以及从业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防护等制度。
2.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并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施及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基础知识、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等。
3.污染废物处置与管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
4.人员防护要求: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应交叉使用,并做好手卫生。
5.对接收的衣物应进行分类,污染的衣物、普通工作服装和婴幼儿衣物等应分类存放,分别洗涤或专机洗涤。
6.对于可能具有潜在接触性危害风险的污染衣物,应使用防漏、防刺穿双层结构的防感染水溶性包装袋进行包装,必要时可在外加套一个较为牢固的塑料袋或布袋。
7.具有潜在接触性危害风险的污染衣物在消毒或洗涤前严禁清点、分拣,衣物收集包装后的处置(运输、消毒或洗涤等)应始终保持在密闭状态下进行。
8.洗前、洗后的衣物应严格分开,不能混装,洗前的衣物应有的容器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
9.污染衣物运送车辆与清洁衣物运送车辆,在任何时候都分开贮存和使用。
10.清洗记录的可追朔期为6个月,记录的保存期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