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公分刺槐苗木供应,白花洋槐
-
¥90.00
刺槐硬枝扦插,采取2次完全抹芽措施,成活率达98%以上,每667平方米产苗达8100余株,当年平均苗高2.5m,根径1.5cm,有效地解决了刺槐梗枝扦插成苗难的问题。提高了繁殖材料利用率和繁殖系数,加快了优良无性系的繁殖速度。
红花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cv),花朵呈粉红色,花瓣色泽艳丽,生长快,适应性强,繁殖成活率高,适宜在我省沿海地区、丘陵山区栽植,是优良的造林和城市园林绿化树种。
萌蘖更新的刺槐经过除萌定株、抹芽修剪很快郁闭成林,树冠交接重叠,林下光照缺乏,单株树冠扩展严重受阻,相互间争夺光照、水分、营养,要及时进行透光抚育。原则上采取间密留稀、间小留大、去劣留优。抚育强度不宜过大,以疏开树冠为宜。
生长抚育是在林分达到壮龄乃至森林成熟主伐利用以前的很长阶段内,以调节林分密度,加速刺槐直径生长为主要目的抚育采伐。要求择优而留,伐除那些发育不良、干形弯曲、无培育前途的林木。采伐强度可适当大些,以促进刺槐材积增长,提高林木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刺槐主要的枝干病害,幼树、成年树均可被害。病害多发生在刺槐主干皮层。树木受害后,多数是在主干下部和枝杈处出现大小不一的病斑,病斑呈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幼树主干病部呈溃疡状,稍凹陷;大树主干皮层厚,病部水渍状、凹陷不明显。病部扩展速度纵向大于横向。当病部包围树干一周时,树木即枯萎而死。后期病部皮孔和树皮裂缝处常产生白色、桔红色分生孢子堆。
病原菌为土壤习居的镰刀菌,也可在病组织内越冬。土壤瘠薄、地下水位高或干旱、冬季或早春低温及迎风口等因子。可引起树势衰弱,削弱树体的抗逆性,而引起病害的发生。夏季多雨季节易造成病害流行。病原菌借风雨,通过伤口、皮孔等途径侵入蔓延。6~8月为发病盛期。
刺槐以其适应性强而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刺槐栽植后生长势并不旺盛,究其原因,与栽植时不得要领有很大关系。刺槐在秋冬季截干栽植的技术要点:
一、栽植时间:每年11月份叶片全部落完后尽快栽植。
二、苗木规格:一般荒山造林选择地径在1厘米以上的苗木,四旁绿化选择地径在2.5厘米以上的大苗,栽植时要保留好完整的根系,根幅不小于20厘米,长度不小于25厘米。
三、栽植方法:采用随挖穴随栽植的方法。挖穴时将上层熟土和底层生土分开。栽植深度与苗埋深度一致或略深。填土时要先填熟土,后填生土。
四、注意事项:①栽前要注意修整根系,需将烂根、裂根剪除。②截干可随栽随截,也可在栽植7~10天后再截干。③截干高度距地面处3~5厘米。截后应培土埋好。
刺槐落叶乔木,树高25米,胸径达1.1米。树皮深纵裂至浅裂。小枝光滑,褐色。无顶芽,柄下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长1.5~4.5厘米,两面平滑,对生或近对生,全缘,有小托叶;在总叶柄基部常有大小、软硬不相等的2托叶刺。总状花序白色,有香气,腋生,花序轴细而。荚果扁平,带状长椭圆形,长4~10厘米,沿腹缝线有窄翅。种子扁肾形,褐绿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具淡色的斑纹。4~5月开花,荚果7~9月成熟。在中国有两个栽培变型:无刺槐:树冠开阔,扫帚形,整齐美观。枝条,无刺。球冠无刺槐:分枝细密,树冠能自成卵圆形,耐修剪。枝条无刺,或刺很小、很软。不开花或少开花,几无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