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尾刺槐苗木基地,槐树
-
¥70.00
刺槐习性:刺槐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不敏感。在底土过于粘重坚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长不良。虽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不耐水湿。怕风。生长快,是上重要的速生树种。根浅,树冠浓密。结实早,产量丰富。材积生长旺期在15~20年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好选择有水浇条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种前先经热水浸种。以春播为主,但春季特别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种。造林方法因地而异:在冬、春季多风,比较干燥寒冷地区可在秋季或早春采用截干造林;在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而风少的地方可带干造林,以春季造林为好。刺槐的主要害虫有:白蚁、叶蝉、天牛、蚧、小皱蛾、槐蚜、刺槐尺蛾、刺槐种子小蜂等。
毛刺槐高可达2米,茎部、小纸条和花梗均有红色刺毛,故而得名。托叶不变为刺状,广椭圆形至近圆形,长2—3.5厘米,叶端钝而又小尖头,花粉红色或,长2.5厘米,2—7朵组成总状花序,花期5—6月。荚果长5—8厘米,具有腺状毛刺。 毛刺槐喜光,在过荫处多生长不良,耐寒性较强,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一定的耐盐碱力,在PH盐量0.2%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嫁接苗抗风力不强,不宜栽植于风口或开阔处,否则易出现“掉头”情况。耐旱,不耐水湿。耐修剪。对等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
除了在平原地与杨单行混交外,与其他树种均作带状(4~6行)或块状混交,如刺槐抑制其他树种生长,亦可提早采伐或平茬成灌木状,以庇护地面。抚育管理:造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修枝、疏伐和防治病虫害。修枝可在秋、冬、早春或麦收前(5月)进行。刺槐林开始疏伐的时间大约在造林后4~6年。在同龄纯林中采用下层疏伐方法(见疏伐),在平原地株行距整齐的林分,多采用机械疏伐方法(见疏伐),在异龄萌蘖林及异龄混交林中,采用上层疏伐法或综合疏伐法(见疏伐)。生产小径材的林分主伐龄可定在10~15年,中径材的林分主伐龄可定在20~30年。速生丰产林可定在10~15年主伐。主伐后可进行萌蘖更新,雨季前把根株挖出来,促使根蘖多萌发,苗木生长旺盛。采伐的第二年早春定株,每公顷保留2490~3300株。
刺槐材质坚重,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均很高。耐腐,耐水湿,刨面有光泽,花纹美观,为桩木、坑木、枕木、农具、车辆、工具把柄、运动器材、地板及海带养殖等优良用材。枝桠、木材、树根易燃,火力旺,为薪炭材。叶子含多种营养成分,为优良的饲料和肥料。刺是优良蜜源,且含芳香油。树皮纤维强韧,有光泽,易漂白和染色,供造纸编织、制绳用。刺槐保持水土能力很强,还能改良土壤,增加团粒结构和有机质。
刺槐落叶乔木,树高25米,胸径达1.1米。树皮深纵裂至浅裂。小枝光滑,褐色。无顶芽,柄下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长1.5~4.5厘米,两面平滑,对生或近对生,全缘,有小托叶;在总叶柄基部常有大小、软硬不相等的2托叶刺。总状花序白色,有香气,腋生,花序轴细而。荚果扁平,带状长椭圆形,长4~10厘米,沿腹缝线有窄翅。种子扁肾形,褐绿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具淡色的斑纹。4~5月开花,荚果7~9月成熟。在中国有两个栽培变型:无刺槐:树冠开阔,扫帚形,整齐美观。枝条,无刺。球冠无刺槐:分枝细密,树冠能自成卵圆形,耐修剪。枝条无刺,或刺很小、很软。不开花或少开花,几无果实。
【生态习性】强阳性树。在湿热气候下生长不良.树干低矮弯曲。耐瘠薄,耐干旱,不耐涝,对土壤适应性强。萌芽力和根蘖性都很强。浅根性,侧根发达,但多分布在表土层中,在水湿和风口处易被吹倒和折断。根具有根瘤菌。 抗二氧化硫、、气化氢、气气、臭氧等有害气体,对硫、气、氟、铅蒸气具有一定吸收能力。滞粉尘、烟尘能力很强。 【绿化用途】可作庭荫树和行道树,也为四旁绿化、工厂绿化树种和优良的蜜源树种,还可作防范性的刺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