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高一男孩子心理疏导
-
¥600.00
青春期的孩子如此焦虑不安,莫非遇到了的心理矛盾?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做了一些分析和推理。
为什么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什么会对光线如此敏感?
结论是:类似这样的孩子有抑郁和焦虑倾向,伴随严重的强迫思维。
其异常表现,是因长期压抑内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虽然在别人眼里,他无忧无虑,但对一个懂事的孩子,稍有一点挫折,就会多愁善感。
事实上,前面有不堪重负的学业压力,后面又有父母期待的眼神。看着父母含辛茹苦,这个懂事的孩子,怎不心疼!怎不想用好成绩回报他们?
可自己无能为力,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因此陷入了严重的自责和精神内耗,使其无法集中注意投入学习。
当孩子提出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找到的心理老师进行疏导。
说明他已经面临着不堪重负的压力,但他还是没有选择回家,因为不忍心看到父母失望和痛苦,只能用理性继续压抑自己的本心。
这必然让问题更严重。越压制,负面情绪越爆满,导致神经高度敏感。这种情况,还能静下心来学习吗?
或暂时请几天假,回到自己家,才是好的自我保护。
对叛逆的孩子,不是硬逼其继续上学,更不是被送进“魔鬼训练营”改造,而是欲擒故纵,先顺从孩子的意愿。
笔者所知道的那些参加特训学校接受“魔鬼”训练的孩子,出来后很多都抑郁——躺平。他们回来后,更恨家庭,恨社会,恨国家,巴不得把这些恨的对象全都炸毁。
这是魔鬼嘴里吐出的话。
残酷的“魔鬼”训练营,很多都把孩子变成了魔鬼。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蛮干,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不是凭着教官的某些积极想法,一腔热血,就可以制服这帮熊孩子。
正如我的一位来访者说:
我恨死我小姨,是她力荐我父母把我送到特训学校学了三个月。教官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不让我玩手机,不然就要“军法伺候”。
我看情况不对劲,就见机行事,变得十分听话和老实起来。教官还要我们不断高呼励志口号。
什么狗屁,都是蒙人的。在那种场合你不喊不行,不然有你好看的。
我只有忍吧,一忍再忍,忍过三个月,等我出去,我就要报复你们——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重度抑郁症?
知友:抑郁症发展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之为重度抑郁症呢?有没有除药物治疗以外的其他方法帮助患者朋友康复?
站在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抑郁症的轻重,就看抑郁症的症状轻重。比如情绪化或者躯体化严不严重?心里冲突的时间、折腾的程度、心理痛苦有多久?症状是否泛化?社会功能障碍严不严重?
根据许又新教授的观点,可以从“时间、是否泛化、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对抑郁症轻重进行划分——轻度、中度、重度。
中国本土心理学不一样,不是根据抑郁症的症状轻重或症状的多少,而是根据思想偏执的程度——与常态思想偏离的角度和长度的大小进行划分。至于抑郁的时间多久,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不是根据这个来评估,而是根据来访者的思想偏执和态度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