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刘雨岑瓷板画如何鉴定真假
-
面议
曾用玉成、雨城等名。别号澹湖渔,六旬后号巧翁。斋名觉盒、饮冰。祖籍安徽省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大桥刘村),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因太平军与清军在安徽激战,祖父辈从安徽省太平县逃难到江西,其父刘海清出生在鄱阳,是一个以打造铜器为生的铜匠。在鄱阳县城,年幼的刘雨岑受邻近一家裱画店的影响,从观画到习画,遂拜波阳画家潘勾字(一说为潘陶宇)学艺,还念了几年私塾,l918年改填波阳籍,考入饶州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该校非江西籍人不收)。擅长陶瓷粉彩花鸟。早年受华喦的绘画艺术影响,中年深得任伯年、新罗山人的绘画艺术精髓,逐形成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是刘雨岑艺术上的高峰期,他设计出的数十种日用瓷画面,被大量复制生产;绘制的陈设瓷作品,屡屡被《景德镇瓷器选集》、《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器》(中日合刊)等大型画册和全国多种报刊选载。1959年,刘雨岑荣膺陶瓷美术家称号并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美协江西分会副,景德镇陶瓷美协,江西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特邀委员,景德镇市政协副。他在60岁生日时,取号巧翁,希望能活过77岁,再图技艺变法,为陶瓷事业作出更多贡献。可惜这耿耿痴心,毁于文化大革命那场灾难中。1969年,刘雨岑于批斗中精神失常、脑溢血突发辞世,时年65岁
另外,刘雨岑创立了“水点桃花”技法,画花时用含有色料的水笔,依次点染在相应大小的“玻璃白”底色上,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韵味。刘雨岑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研究任伯年的笔墨技巧,他娴熟地运用粉彩彩料,掌握油性特点,在坚硬光滑的瓷胎釉面上,表现出绘画艺术的韵致。他在文中写道:“记得过去,我在瓷上表现桃花时,由于对料性掌握得不够,以玻璃白掺染洋红点出桃花,烧后成色发乌,后来经过反复试验,采取先以玻璃白作花,再在其上以洋红点出的办法,才得出国画桃花的效果来。由此可见,要用祖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国画,来装饰具有优良传统的瓷器,使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一朵永开不败的鲜花,作为陶瓷美术工作者,除了要对料性、对瓷画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之外,还熟谙国画用墨用色的技法。刘氏画桃花风格特,技巧孤绝,是鉴别其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
刘雨岑的作品,前的大都被海内外的收藏家珍藏;后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创作的众多珍品,大都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中。其中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他与王步合作的《青花斗水点牡丹》陶瓷瓶,有他创作绘制的《春牡》《夏荷》《秋菊》《冬梅》墨彩描金盘,珍藏于景德镇陶瓷馆。他不仅创作了不少传世作品,而且设计了许多日用瓷画面。这些设计,有的投入了批量生产,有的做成了贴花纸,为提升景德镇的日用瓷生产档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刘雨岑的瓷画在取材、构图、设色上别具一格,把文人画风吸收进陶瓷艺术领域,整个作品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使陶瓷艺术作品从晚清陶瓷装饰的烦琐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有情趣、有生命、有新意的艺术品。特别是刘雨岑在粉彩技法上的革故鼎新,创立“水点技法”,直接用“玻璃白”点出花朵形象,然后以含色料的水笔加以点染,色彩浓淡自如,花头更显活泼自然,在粉彩花鸟艺术上产生了的影响。这种技法的创立,不仅是工艺技巧的创新,而且对粉彩花鸟艺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即中国写意画扎实的功底,与粉彩陶瓷工艺技巧相结合的创新。对吸收任伯年、恽南田、新罗山人的清新画风来绘制粉彩陶瓷作品,“水点法”功不可没。他创研绘制的“黑叶描金牡丹瓶”、“黑叶描金四季瓷盘”、“黄雀薄胎瓷瓶”等瓷艺作品,有的参加了1 6国陶瓷展览,有的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刘雨岑先后用过“刘玉城、刘雨城、刘雨岑”三个名字。从其作品分析和其子刘平先生回忆,“刘玉成”是刘氏父母所取原名,主要用于就读江西省立甲种陶瓷工业学校之前和就读期间;陶校毕业后到景德镇画瓷初期用“刘雨城”;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并用“刘雨城、刘雨岑”;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末期,只用“刘雨岑”。把握刘氏姓名沿用的年代,在鉴定其作品时,是断代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