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8公分柿子树产地报价
-
¥80.00
柿子早记载见于《礼记》,《本草纲目》《本草再新》中记载:“可入心肺、大肠经,”是中国传统的药食兼用的药材。柿可清热,润肺止咳,消肿软坚,健脾,养胃和中,涩肠止血。 在绿化方面,柿树寿命长,可达300年以上,叶大荫浓,秋末冬初,霜叶染成红色,冬月,落叶后,柿实殷红不落,一树满挂累累红果,增添优美景色,是优良的风景树。 果实常经脱涩后作水果,经过适当处理,可贮存数月,柿子亦可加工制成柿饼,将柿饼上的白霜扫下,可作为白糖的代用品。
初,柿树处于状态,实生繁殖,自生自灭。汉晋时代(公元前206-公元386),人们在野外采集活动时,见到柿果成熟后非常可爱,于是作为奇花异木向帝王进贡,或向达官贵人送礼,栽于庭园之中,数量极少,人们仅以其来源或颜色而称为山柿、朱柿,甚至在种类之间也混淆不清。(晋)潘岳在《闲居赋》中将油柿(Diospyros oleifera Cheng)称乌稗之柿,按(明)李时珍解释,稗指果实小、品质差的柿子而言;又如郭义恭在《广志》中,把君迁子(Diospyros ltus L.)也当作柿看待,书中说:“(柿)小者如小杏,又曰软枣,味如柿。晋阳软枣肥细而厚以供御。”在南北朝(公元387-618),随着脱涩技术的发明,柿便作为果树栽培,栽培面积扩大,遗传性状不断分离,又随着嫁接技术的发明,人们将变异了的性状选出来的大果和色泽性状陆续固定下来,形成了许多性状不同的群体,为了区分这些群体,人们根据其特征特性或产地加以命名,将这些群体分别叫做大柿和小柿,黄柿和红柿,这便是品种的雏形。唐宋(公元619-1234)以来,分化出来的群体已经很多,人们按其的特征加以命名,于是出现了品种。中国早记载柿品种的文献是《唐书》地理志,志中按形状和大小命名的“……柿有数种,有如牛心者,有如鸡卵者,又有如鹿心者。”(宋)苏颂按颜色记述:“柿南北皆有之,其种也多,红柿所在皆有;黄柿生汴洛诸州;朱柿出华山,如红柿而圆小,皮薄可爱,味更甘珍。稗柿,色青,可生啖。
柿树是深根性树种,又是阳性树种,喜温暖气侯,充足阳光和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适生于中性土壤,较能耐寒,但较能耐瘠薄,抗旱性强,不耐盐碱土。 枝叶萌发温度一般要求气温在12℃以上,故较一般落叶果树迟。柿宜温暖气候,也相当耐寒,由于中国北方日照充足,雨量适中,花量、座果数、产量及品质皆优于南方。柿适生于年平均气温9-23℃,冬季极端气温在-20℃以上,适年降水量在500-700毫米。柿对地势和土壤要求不严,不论山区、平地或沙滩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而能保持相当湿度的土壤为好,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pH6-7.8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