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民国官窑瓷器款识真品图片
-
面议
“静远堂制” 款瓷器为北洋时期大徐世昌的品,包括瓶、碗、杯、壶等,均模仿雍正粉彩精细的艺术风格。但也有观点认为 “静远堂制” 款瓷器是郭葆昌所制,徐世昌只是在北京见到过这种瓷器。“延庆楼制” 款瓷器为北洋时期大曹锟的品,延庆楼是北京中南海的一座楼名,此款瓷器多为大瓶,故宫博物院现藏有 “延庆楼制” 款瓷器。
郭葆昌在景德镇担任陶务总监督后,选择景德镇市内的湖北会馆作为绘瓷工场,由陶瓷家鄢儒珍负责烧制,成功烧制了一批瓷器,主要以粉彩和珐琅彩为主。珐琅彩是由清宫廷造办处的画师自炼或西洋的珐琅料,按的样稿在烧成的白瓷上作画,再入炉烘烤而成,其料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的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使得洪宪瓷的珐琅彩相较于其他瓷器更为特,色彩明艳丰满,画面生动逼真。
民国瓷器不再以改进胎、釉、彩等原料为目标,甚至也不再以工艺、技术改进为目标,而是专以绘画水准竞高下,形成了夸耀瓷绘技艺而不是制瓷工艺的趋势。这一时期瓷器装饰上仍以青花、粉彩、五彩为主流,器物形制上基本沿袭了晚清的风格,但造型上比晚清瓷器要纯朴平直些。装饰题材广泛,款识也是历朝都有,尤以清代乾隆为多见。总体上来讲,民国时期的民间仿官窑器其面貌不及原御窑仿前朝的精良,但民国初出现的 “古月轩” 瓷器,则是以仿清康雍乾瓷胎画珐琅的面目出现的。
到了民国晚期,由于工艺操作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坯胎变得整齐划一,厚薄均匀,切割,胎土细润,铁星减少。同时,窑炉和燃料的改进使器物受火均匀,胎土瓷化程度提高,不易变形,胎体坚致。如江西瓷业公司生产的部分瓷器,采用了机械制坯等工艺,其胎质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上手时能明显感觉到胎体的规整和坚致。
现代仿品的胎质往往坚密而生硬,分量或轻或重,与民国时期真品的胎质有明显差异。一些仿品为了追求重量上的相似,可能会在胎土中添加杂质,但这样会导致胎质的质感和色泽不自然,缺乏真品的细腻和温润。
郭葆昌的私款如 “觯斋”“觯斋主人”“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 等,其款识风格多样,有的简洁大方,有的则带有一定的个人印记和文化内涵。“觯斋” 二字的款识可能会采用篆书或楷书,篆书款识的线条婉转流畅,富有古朴的气息;楷书款识则更加规整清晰,体现了郭葆昌对瓷器的个人品味和艺术追求。
而现代仿品的款识往往在书写风格、字体结构、笔画粗细等方面存在破绽。有的仿品款识字迹模糊、笔画软弱无力,缺乏真品款识的神韵;有的则在字体的模仿上过于刻板,没有真品的自然流畅之感。此外,仿品的款识颜色和质地也可能与真品存在差异,真品的款识颜色通常深入胎骨,与釉面融合自然,而仿品的款识可能会浮于表面,颜色过于鲜艳或暗淡,容易被识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