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上区星聚建材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
-
¥600.00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抗离析性、自填充性、浆体用量和体积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
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的原理是通过外加剂、胶结材料和粗细骨料的选择与搭配和精心的配合比设计,将混凝土的屈服应力减小到足以被因自重产生的剪应力克服,使混凝土流动性增大,同时又具有足够的塑性粘度,令骨料悬浮于水泥浆中,不出现离析和泌水问题,能自由流淌并充分填充模板内的空间,形成密实且均匀的胶凝结构。
从国内自密实混凝土研究的文献上看,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采用全计算法和固定砂石体积含量法。
全计算法的基本观点为:①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括固、气、液三相,有体积加和性;②石子的空隙由干砂浆填充;③干砂浆的空隙由水填充;④干砂浆由水泥、细掺料、砂和空隙组成。
为了达到不振动能自行密实,硬化后具有常态混凝土一样的良好物理力学性能,配制的混凝土在流态下满足以下要求:
折叠黏性适度
折叠良好的稳定性
浇筑前后均不离析、不泌水,粗细骨料均匀分布,保持混凝土结构的匀质性,使水泥石与骨料、混凝土与钢筋具有良好的黏结,保持混凝土的耐久性。
折叠适当的水灰比
如果加大水灰比,增加用水量,虽然会流动度,但黏性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应控制在150~200kg/m3。之间。要保持混凝土的黏性和稳定性,只能依靠掺加减水剂来实现。采用聚羧酸类减水剂比较好,也可采用氨基磺酸盐,掺量为o.8%~1.2%(占水泥重量)。
折叠控制粉体含量
要保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粉体含量是关键。混凝土中小于80tim的粉体含量即胶凝材料用量应在000~600kg/m3之间。当水泥用量较多时,可以掺用粉煤灰、矿渣粉或石灰石粉取代一部分水泥,以降低水化热量。必要时,可以采取减少水泥用量、掺用少量的增黏剂,以保持适度的黏性。一般采用生物聚合物多糖增黏剂。
为了达到不振动能自行密实,硬化后具有常态混凝土一样的良好物理力学性能,配制的混凝土在流态下满足以下要求:
折叠黏性适度
折叠良好的稳定性
浇筑前后均不离析、不泌水,粗细骨料均匀分布,保持混凝土结构的匀质性,使水泥石与骨料、混凝土与钢筋具有良好的黏结,保持混凝土的耐久性。
折叠适当的水灰比
如果加大水灰比,增加用水量,虽然会流动度,但黏性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应控制在150~200kg/m3。之间。要保持混凝土的黏性和稳定性,只能依靠掺加减水剂来实现。采用聚羧酸类减水剂比较好,也可采用盐,掺量为o.8%~1.2%(占水泥重量)。
折叠控制粉体含量
要保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粉体含量是关键。混凝土中小于80tim的粉体含量即胶凝材料用量应在000~600kg/m3之间。当水泥用量较多时,可以掺用粉煤灰、矿渣粉或石灰石粉取代一部分水泥,以降低水化热量。必要时,可以采取减少水泥用量、掺用少量的增黏剂,以保持适度的黏性。一般采用生物聚合物多糖增黏剂。
灌浆系统、高铁建设系统、道桥防护系统、结构加固系统、矿用安全系统、工业地坪系统、防水堵漏系统、防火保温系统、防腐阻锈系统、界面处理系统、特性砂浆系统、砼外加剂系统、功能原料系统、特材配置系统、配套设备系统。
据统计,我国现在有批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屋,因超过了设计基准期而有待加固,全国又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住宅安全储备不足,且城市的住宅结构逐渐进入老龄化,因此有大量的住宅结构需要加固,因此市场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