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延性混凝土厂家-桥梁加固拓宽-高延性混凝土
-
¥880.00
传统加固方式
基础开挖→绑钢筋→打孔→对穿钢筋→支模→浇高延性混凝土(压抹砂浆)
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加固不需要钢筋仅需压抹10-20mm厚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
「四大优势」
通过技术指标对比可以看出,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与传统加固方式相比,具有四大优势:
节省材料70%
节省工期70%
节省综合造价30%
不改变建筑物外立面
加固后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
使用年限,由委托方和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
3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加固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
避免不必要的拆除和更换。
4 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结构,应在加固设计文件中
提出相应的临时性安全措施,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
5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离析、泌水,纤维不得聚团,并应满
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5.1.2 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大含量应符合表 5.1.2 的规定,拌合物中水溶性
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 322
的规定。
表 5.1.2 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大含量
环境条件
水溶性氯离子大含量(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配筋高延性混凝土 配预应力筋
的高延性混凝土
不配筋
的高延性混凝土
干燥环境 0.30
0.06 1.0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 0.20
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 0.10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 0.06
5.1.3 本章的性能要求适用于纤维体积掺量为 0.5%~2.0%的高延性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同时满足试配强度和韧性的要求,并应满足高延性混凝土
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6.1.2 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相
关要求。
6.1.3 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
6.2 原材料规定
6.2.1 高延性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6.2.2 高延性混凝土的骨料宜为中砂,细度模数宜为 2.3~3.0。骨料含水率应小于 0.5%,含
泥量不应大于 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0.3%。
6.2.3 高延性混凝土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 25%的减水剂。
6.2.4 宜复合掺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等级不应低于 II 级。
6.2.5 高延性混凝土中纤维的体积率不宜小于 0.5%,且应以试验结果终确定。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
7.2.1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1 搅拌好的高延性混凝土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应离析和泌水。
2 高延性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宜在 40min 内用完,当施工现场温度大于 30℃时,应适当
缩短使用时间。不应使用超过初凝时间的高延性混凝土。
3 现场浇筑高延性混凝土构件时,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应超过
1.5m。当倾落高度大于 1.5m 时,应加串筒、斜槽、溜管等辅助工具。
4 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应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加水。
5 高延性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其振捣密实,同时应避免离析和分层。
6 高延性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保湿养护。
7 高延性混凝土可采用手工压抹方式进行施工,应纤维分散的均匀性,注意构件
转角处连续施工,不应在阳角处留施工冷缝。手工压抹宜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大于
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