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公分旱柳供应货源充足
-
¥80.00
喜光阳性树种,较耐寒,耐干旱。喜湿润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壤土,但在粘土或长期积水的低湿地上,容易烂根,引起枯梢,甚至。稍耐盐碱,在含盐量0.25%的轻度盐碱地上仍可生长,对病虫害及大气污染的抗性较强。萌芽力强,根系发达,扎根较深,具内生菌根。在湿润肥沃河流冲积土壤上生长快,11年生树高15.8米,胸径17.8厘米,约50年衰老,生长快,用扦插繁殖。喜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河滩、河谷、低湿地都能生长成林,忌粘土及低洼积水,在干旱沙丘生长不良。深根性,萌芽力强,生长快,多虫害,寿命长达400年以上。
旱柳除了满足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外,还为靖边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态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上世纪70年代,在县委下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每年都要组织县级机关职工和学校师生到五台山栽植旱柳等树木。五台山过去曾是百草丛生的草山梁,后来滥垦过牧,不懂保护利用,变成了一片秃山梁。经过几年奋战,旱柳等落叶树木在此逐渐成林,但由于立地条件等原因,一部分变成“老头树”,效果并不显著。靖边的和不气馁、不松劲,又进行科学规划,引进新的树种,把松柏等常绿树木在旱柳林地混合栽植,形成互补之势,相得益彰,逐渐成为百鸟飞翔绿涛涌动的万亩林海,遂以五台山万亩林命名。21世纪初,又实施五台山森林公园项目,建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青松翠柏森林氧吧,白杨绿柳休闲胜地”的园林式公园。在靖边的义务植树造林运动中,还有一个民兵拉练造林的创举,就是以化行动为要求,以劳武结合为形式,以全县基干民为参加对象,一般为5000人的队伍,既搞训练,又要植树造林,先后野营拉练7次,在毛乌素沙漠栽植旱柳等树木9086.7公顷。后来,随着松柏等树木的落地生根,旱柳的栽植逐渐减少,但据卫星遥感测量,在靖边的林地面积中,很大比例还是旱柳。
据《靖边县志》载:清嘉庆末年,知县苑馥桂通过自捐俸银,劝喻乡间富户捐款等形式,购回以旱柳为主的树苗10万余株,清明前后分发县内居民栽植,成活率颇高。后来人们通过自繁自栽的方法,栽植旱柳等树木蔚然成风。同治年间,靖边的生态环境又遭到一次大的破坏。光绪22年知县丁钖奎到任后,鼓励民众广栽树木,搞好管护,亲自撰写了《劝民种树俚语》,到处张贴宣讲,使人们种树的热情更加高涨。1942年,惠中权任靖边县委,为了粉碎当局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曾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旱柳为主的植树造林活动,提出了“多栽一棵树,多养一只羊”的口号,使靖边的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的表扬,并在陕甘宁边区推广了靖边经验。其间,还涌现出以白云瑞为代表的一大批植树英雄,作家吴伯箫以《火焰山上种树》为题,报道了白云瑞的事迹,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