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发
-
面议
各种鉴宝活动、床交会、藏友聚会
一场鉴宝,或者有组织的民间藏友交流大会,是不是很多人都会慕名去参加呢?
都是同一个目的,同一个爱好。
只要你口才好,自己的藏品本身过硬,就肯定有机会推销出自己的古董的!
又能交朋友,又有机会出手藏品,何乐而不为?
收藏玩的就是人脉,没有人脉藏品再好也没有用。
圈中交易
很多以藏养藏的玩家到后,愁的不是东西卖不掉。
而是找不到真正的好古董。
在古玩界,真正的主流就是,民间藏家的收藏了。
如果你的藏品适合博物馆,博物馆也会买。
当然这都是能够说的上来历的东西,价位方面 就看谁对自己的东西更加的懂行,古玩 古玩 其实玩的就是一个文化和历史。
所以一定要对自己的东西要有深刻的了解,再出手。
如追溯历史,自有文字记载的商周以来,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末民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有学问、有身份、有地位的文人官员府第,墙上多多少少会挂上几幅名人字画,厅堂上多多少少会摆上一圈红木桌椅,案几上多多少少会供上一些陶瓷、玉雕、奇石作为摆设。
把玩
除了寄托情感,把玩古玩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件赏心乐事。马未都说“古玩是我成年后的玩具”。他认为:什么是“玩”?就像熟人一样,你不但能了解他的家事,甚至也知道他的脾气秉性和兴趣爱好。再熟的人,你坐在屋里,他一说话,你就知道他来了。再进一步,他一咳嗽,你就知道是他。再熟一步,他不说话,你听到他的脚步声就知道是他。要“玩”就要达到这样的程度。
养生
收藏队伍中有部分老知识分子(或称文人雅士)、离退休老干部,他们的收藏心理取向,主要在于养生。他们视收藏为一种高雅的消闲活动,通过对藏品的欣赏,求得心理上的愉悦,怡情养性,达到的目的。如宋人赵希鹄所描绘的那样"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容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掌钟鼎,如亲见商周。端砚涌严泉,焦桐鸣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谓备用清福,孰有愈此者乎?"
真假难辨
从玩古物、玩骨懂、玩古懂到当代约定俗成称为:玩古玩。古玩的乐趣就在于真假难辨,真假永远像一个谜语。纵然科学检测手段再,终还是靠人眼来辨。古玩的奥秘就在于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乐趣无穷。正因为有了真与假之分,这就为藏家提供了一个施展眼力、财力、胆力的博大又深奥的舞台,斗智斗勇斗眼的故事异常精彩。实际上玩古玩如上战场,不过这个战场属于心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