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发源于 浙江 ,2014年在杭州 云栖小镇被提及 ,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 ,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
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去年底,省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 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
明确江苏特色小镇坚持用“非镇非区”的新理念,用“宽进严出”的创建制,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加快培育创建一批能够彰显我省产业特色、凸显苏派人文底蕴、区域创新发展的江苏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特色性体现主要表现为产业上坚持特色产业、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架构;功能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形成产城乡一体化功能聚集区;形态上具备特的风格、风貌、风尚与风情;机制上是以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各部委关于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培育建设的精神,按照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推动多元化主体同心同向、共建共享,配合当地做好特色小镇培育、监督工作,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规划制定、搭建平台,树立典型,有序激发市场活力,使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成为发展的过程,培育中国特色小镇工作会同中国志愿者服务基金会雷锋传承专项基金、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等单位,正式推出实施《特色小镇认证标准技术规范》和《特色小镇认证实施规则》,共同筛选并确认一批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为地方提供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及认证服务。
《特色小镇》的发展和建设承载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历史使命,在国家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数量如雨后春笋,其中不乏的《特色小镇》建设示范样板,也存在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规范地落实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成为当前的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标准化《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认证工作迫在眉睫。为了满足特色小镇标准化建设与认证的人才需求,由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主办的《特色小镇》审核员培训班于2019年3月18-20日在北京顺利进行,来自北京、辽宁、江苏、云南、四川、湖南、陕西、山东和中国社科院、浙江绍兴文理学院等省市和单位的学员50多人参加本次培训。
如何衡量小城镇的产业是否有特色?
小城镇的产业特色表现在产业定位与发展特色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具体表现为:产业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现有产业是否是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或者新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度影响力有多强;产业是否有规模优势。其中产业规模优势为定量指标。
特色产业还应该具有产业带动作用以及较好的产业发展创新环境。产业带动作用分农村劳动力带动、农业带动、农民收入带动等三个方面,分别用农村就业人口占本镇就业总人口比例、城乡居民收入比等定量数据表征。
产业发展环境采用产业投资环境与产业吸引人才能力两个指标表示,具体指标分别用产业投资额增速和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数增速两个定量指标来表征。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是小城镇的核心特色,因此,在百分制的评分体系中,对此给予25分的权重。
如何衡量小城镇的建设是否宜居?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是对小城镇风貌与建设特色的要求。是对城镇风貌特色的要求,依据研究,将城镇风貌分为整体格局与空间布局、道路路网、街巷风貌、建筑风貌、住区环境等5个指标,评价小城镇风貌特色。其次,标准对镇区环境(公园绿地、环境卫生)以及镇域内美丽乡村建设两大项提出了相关考核要求。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是特色小镇的核心载体,对此给予25分的评分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