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径1公分喜树小苗
-
面议
喜树(拉丁学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蓝果树科喜树属植物。它是批国家保护植物,保护级别为Ⅱ级。
喜树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高大落叶乔木,是一种速生丰产的优良树种。它为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树皮灰色或浅灰色,纵裂成浅沟状。其小枝圆柱形,平展,当年生枝紫绿色,有灰色微柔毛,多年生枝淡褐色或浅灰色,无毛,有很稀疏的圆形或卵形皮孔。喜树喜光,不耐严寒干燥,深根性,萌芽率强,较耐水湿,在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在石灰岩风化土及冲积土生长良好。它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边或溪边,产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东南部均较常见。
生长习性
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边或溪边。
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和干燥,年平均温度13℃~17℃之间、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地区生长。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在石灰岩风化的钙质土壤和板页岩形成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但在土壤肥力较差的粗沙土、石砾土、干燥瘠薄的薄层石质山地,都生长不良。萌芽率强,较耐水湿,在湿润的河滩沙地、河湖堤岸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渠道埂边生长都较旺盛。现引种栽培区域已扩大到北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地区及干热河谷地带。
分布范围编辑
产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东南部均较常见;
种子繁殖
喜树多采用种子繁殖。苗圃地宜选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厚度80厘米以上的黄壤土。育苗前,需经秋季翻耕培肥,翌年春耙地、及时平整,做到深耕细整,作床。一般采用高苗床育种,即床高20厘米~30厘米,床底宽1.2米左右、长10米~20米。床面要求平整土壤细碎,并用0.3%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床面消毒。
选地
喜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不耐干旱、瘠薄,选择育苗地时好选沙壤或壤土地育苗。要求土壤肥沃,湿润,具有水源充足或有水浇条件的地段。育苗前要施足基肥并浇透水一遍,然后进行整地作床,畦宽80厘米,长度不限。播种主要采用条播和撒播两种方法,每1/15公顷(1亩)播种500~1500克。条播时,先开条沟,沟深3~5厘米,然后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入沟内消毒,随后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厚度为1~2厘米。
药用价值
喜树全身是宝,其果实、根、树皮、树枝、叶均可入药。主要含有抗肿瘤作用的生物碱。具有、清热杀虫的功能。主治: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膀光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癣。临床多提取喜树碱用。每日10~20毫克。[2]
喜树叶:主治痈疮疖肿、疮痈初起。喜树嫩叶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3]
喜树皮:治牛皮癣:喜树皮(或树枝)切碎,水煎浓缩,然后加羊毛脂、凡士林,调成10~20%油膏外搽。另取树皮或树枝一至二两,水煎服,每天一剂。亦可取叶加水浓煎后,外洗患处。[4]
喜树果:,散结,破血化瘀用于多种肿瘤,如胃癌、肠癌、绒毛膜上皮癌、淋巴肉瘤等。
喜树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东南部均较常见,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边或溪边。喜树一种速生树种,树干挺直,高大俊朗,树冠圆形,枝叶扶疏,花色淡绿,果实犹如芭蕉科果实,由绿变黄,后变成黄褐色,花和果实虽然小巧,然而奇特美观,果实如球,玲珑可爱,观赏性俱佳。而且因为生长迅速,相比杨柳一类的树木性要高得多,虽然都是落叶乔木,可是喜树的不飞絮,可以避免春季漫天飘絮的麻烦,早在六十年代喜树就作为道旁树栽培,不过缺点是不耐寒,适合南方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