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水中氧化物质,余氯化合物
-
¥3.00
水处理团队发现很多用户的RO膜被氧化破坏,原因是进水中的余氯大大增加。而今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公共场所和居民为了防控会同样会增加消毒频次以及消毒液的使用量,而常使用的消毒液就是84消毒液,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可以有效的对水中的病毒以及细菌进行灭活,但使用后废水中的余氯浓度也可能会增加。
原因解析
原水中游离氯离子的含量过高会对反渗透膜设备有着强大的作用,游离氯离子属于氢氧化性介质他主要的影响如下:
1、氯气会损坏反渗透设备中的RO膜。
2、反渗透膜使用芳香族聚酰胺材料,而氯气会对反渗透设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
3、对设备的不锈钢管道具有晶间腐蚀的作用,一般氯离子含量高的原水不适合用不锈钢管道,或者低于316L的不锈钢管道。
4、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反渗透膜及其元件与残留氯气的水进行接触。
,确定目前污泥系统处于余氯冲击的什么阶段。简便的方法就是SVI,SVI数值越大,冲击越厉害。然后,就是对症下药。
1、切断余氯的来源
前面提到了“问”,就是为了后面处置时候的“断”。因为余氯对污泥的影响是一对一的。打个比方,一个余氯对应着一颗污泥造成性伤害,那么一万个余氯就对应着是一万颗污泥。如果不能切断余氯来源,将永无止境的破坏污泥,后果可想而知。
2、进水加入还原剂
现实中可能很难做到完全切断余氯的来源,所以可以根据进水余氯的情况投加还原剂。还原剂选择方面,这里推荐亚硫酸氢钠,但是不能过量使用(原因很多,不一一解释了)。投加量可以先做小试,方法如下:取一定量含余氯的进水,逐步加入一定比例的亚硫酸氢钠溶液,直至余氯到达0.3mg/L以下0mg/L以上,粗略的计算出实际的需要投加量。实际投加时,进水余氯0.3mg/L以下即可。(一般余氯试纸下线0.5mg/L)
3、投加絮凝药剂
如果处于冲击的初级阶段,可以使用硫酸亚铁提高污泥的沉降效果。硫酸亚铁在酸性的环境下也能去除部分余氯,投加点离进水口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过分依赖亚铁,因为在一定浓度硫酸根环境下,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且产生大量无机污泥,增加排泥量。此外,还需要在二沉池投加PAC助沉。
如果已经受到了较严重的冲击,硫酸亚铁的用处就不太大了。如果二沉池跑泥严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停止进水,投加少量的PAM助沉,然后加大二沉池的回泥流量,二沉池不再跑泥即可。
余氯传感器:主要采用电极传感器,通过余氯选择性透过膜,与工作电极、电解液和参比电极形成一个与余氯浓度成正比的信号,以测量水体中余氯的含量,余氯单位 mg/L或ppm。 余氯传感器采用旁路测量的方式安装在系统中,取样流量需确保恒定,大概为30L/h。其测量与介质的温度、pH 值密切相关,余氯电极传感器采用内置温度补偿,使测量信号不受水体的温度影响,运用三电极技术,有效地降低pH的依赖性,在pH4~9的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取样流量可通过光学流量开关得以监视。
E. 氧化还原电位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ORP) 代表水体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程度。由于余氯具有强氧化性,故其引入系统中后 ORP值会相应地升高,ORP传感器采用玻璃电极,根据水体的氧化或还原程度,在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产生相应的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就是 ORP值, 单位为 mV。
3. 亚硫酸氢钠 (NaHSO3) ——RO 膜厂家会建议 RO 进膜的大余氯浓度 (一般不0.1mg/L),超过此浓度,会严重影响 RO 膜的性能和寿命。故亚硫酸氢钠 (NaHSO3) 溶液作为水体中余氯的还原剂,常被用于制药用水系统中。
A. 方法:亚硫酸氢钠溶液以10%浓度的液体化学桶提供,靠操作者定期添加至现场的加药装置中,再由电动隔膜泵以一定的浓度投加至系统中。
B. 注意事项:由于亚硫酸氢钠溶液不稳定,且若水中存在硫还原菌,亚硫酸会成为细菌营养帮助细菌快速滋生,故现场加药装置的设计容量不宜过大,建议为1周以内的用量。对于投加位置,一般选择在保安过滤装置进口,配合管道混合器使用佳,这是为了亚硫酸氢钠溶液与水体中的余氯有充分的反应时间,这也能有效地防止因为药剂带来的杂质对 RO 的影响。
4. 氢氧化钠 (NaOH) ——RO膜的除盐效率受pH影响。在pH较低时,水体中的图片会转换为 CO2的形式存在,由于 RO 膜对气体几乎没有截留能力,所以水体中的 CO2会透过 RO 膜,从而对纯水的电导率产生影响。氢氧化钠 (NaOH) 溶液的投加是为了适当地提高水体的pH 值,从而使 CO2 转换成 图片。这样,RO 膜就能够将之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