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在具体的意境营造过程中,其作用可分两方面:实用和虚用。“实用”是指“石”在具体的园林环境中,依凭其
物质形态所起的造景功能。这主要是指石在“意境”中作为审美客体的功用。“虚用”是由于“石”本身所具有的隐喻意义在审美主体身上引发的联想和意义生成。实用依凭着石的物质属性及物态形式,重于实境的营建。虚用阐发了寄寓在“石”身上抽象的文化含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遐思,重于虚境中“意”的营造。意境之“境”包括两个部分:“象”和“象外之象”。“象”就是实境,“象外之象”就是虚境。虚境与实境看似两个部分,但一到艺术表现时,功夫全要落实到对实境的营构上。“石”在意境营造中的实用就是利用石头来为园造景,营构实境,为生成意境创造物质环境。
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对园林用石中的上品——太湖石的美学意义作了阐述。他认为,太湖石之所以为人所欣赏、珍爱,是因为它具有“如虬如凤”“如鬼如兽”的象形,这些怪石能使人有峰峦岩壑的精神感受。陈从周《说园》中说道:“奇特之峰,其态在变,而丑石在诸品中尤为难得,以其更富于个性,丑中寓美也”。园中赏石的“怪”“丑”其实就是要奇,就是要不同常形,愈怪、愈丑,愈见出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也就愈少见,愈神奇,愈珍贵,也愈耐观。
石之所以被人们如此热爱,几乎达到“无石不成园”的地步,正是由于“石”的身上寄托了深厚的哲理意蕴,游赏者从“石”的身上可以唤起义理的玄想,由形而下的实体激发起形而上的神思,从而获得广阔而丰厚“意”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