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梅县青少年心理中心地址
-
面议
育儿,是非常强调体会与经验的。从书本上得来的经验,跟实际操作得来的体验,完全是两码事。不同时代,玩法完全不同。10年前的套路,跟当下的套路完全不同。10年前的套路,跟40年前的套路,也完全不同。每个时代的鸡娃高手,都有自身难以逾越的认知桎梏。
当下,真正的家庭教育高手,都是经过认知科学武装的。理论不同,实践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理论,从某种角度看,类似于均值。你,认可某种理论。你,就会被该理论的成长均值所桎梏。
经过半个世纪、一个世纪的较量,价值、成长理论,才有可能看出孰高孰低。半个世纪后,你才能很清晰的看到,蛙启蒙时采用的教育理论,是否真的高明。这个游戏,难的点,就在于无法吃后悔药。
家长,对育儿、投资理论的选择,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同家长自身的个性有很大关系。那些,特别注重积累的家长,就像是偏爱价值股,强调能够看得到的利润。那些,特别相信天赋的家长,就像是偏爱成长股,强调孩子先天具备超人智商,能够确保自然而然孕育出成长。前者,有可能走向过度的厚重。后者,绝大多数都死于妄想、泡沫
为何,我会对孩子入园后同其他小朋友相比认知能力差距很在意?因为,孩子会在幼儿园期间形成竞争性心态差异。如果,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长期处于竞争性劣势,那么,很容易就会导致其习惯性躺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来调整的时间窗口非常短,只有不到2年的时间。如果,不能在2年内改变竞争态势,那么,孩子很容易就会堕入习惯性放弃。家长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什么都懂。
幼儿园,不考试。为何,孩子还能非常清楚同学之间的能力差异呢?因为,孩子会在群体中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绝大多数孩子都在校外经历过长期培训,就更容易引起竞争心态。这就是为何,双减考试不排名,也改变不了孩子相互竞争的本质。考不考,结果都是一样的。谁是学霸、谁是学渣,一目了然。孩子,不会因为家长很有信心,就会长期保持信心。
正确的引导方法,其前提是建立在正确的学习习惯形成基础上。
比如说,学棋。我学棋的方法,是从起步就学习正确的行棋方式。启蒙阶段,就学习布局和定式。这种照猫画虎的方法,很难深入领悟定式背后的本质。针对变化,理解的不够深刻。规范行为,从起点做起,大的弊病,就是没有经历过错误的探索过程。这就导致,自学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得到答案,丧失了培养能力的关键过程。
孩子,则不然,学棋半年,还没学过定式。他,是在大量对弈实战过程中,逐步吸收围棋局部、全局变化的本质。错误一大堆,是事实。但是,在具备一定的基础时,我稍加点拨,他就会大幅度提升。
有一次,他在网上下棋,被一个小朋友杀的片甲不留。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手把手的教他该如何走。每走一步,都会跟他解释行棋的目的。后,这盘棋,反败为胜,赢了100多目。我的本意,是让他意识到,他认为无力回天的棋局,实则是很容易就翻盘,要言败、坚持到底。我没想到的是,从此后,他连胜10局。突然之间,他改正很多明显的错误。其实,这种方法,在围棋教学中,别称为指导棋。高手,会在对弈中,引导对手走出正确的棋。这种快速成长,是建立在错误积累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瞬间顿悟。
中式教育,强调硬灌,把正确的行为方式灌输给孩子,大的麻烦,就在于悟性会很低。美式教育,说穿了,就是鼓励遍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过各种奇思怪想后,探索出的正确路径,会非常的深刻。遍历,是需要毅力的。兴趣驱动,孩子才有机会坚持。没有兴趣,孩子就很难持之以恒。因此,美式教育,在自由放任的背景下,就培养出大批学渣。学渣,都是缺乏引导造成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