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马棘种子繁殖栽培
-
面议
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是蔷薇目、豆科半灌木植物,马棘是2003年从国外引进的马棘品种资源中筛选驯化出的一个矮生新品系,经过近四年的引种驯化表现出了矮生、抗旱、观赏价值高等特点。 马棘较多花木蓝植株矮,并且株高整齐一致,植株高0.8-1.0米,羽状复叶,小叶7-11,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荚果园柱形,种子园形,千粒重4.5~5.0克。在湖北地区栽培,4月底5月初始花,一直开到8月底,无限花序,6月初前开的花,大多不能正常结实,或结实后脱落。8-9月结荚,11月下旬种子成熟。
形态特征编辑
小灌木,高1-3米;多分枝。枝细长,幼枝灰褐色,明显有棱,被丁字毛。羽状复叶长3.5-6厘米;叶柄长1-1.5厘米,被平贴丁字毛,叶轴上面扁平;托叶小,狭三角形,长约1毫米,早落;小叶(2-)3-5对,对生,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5厘米,宽0.5-1.1(-1.5)厘米,先端圆或微凹,有小尖头,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有白色丁字毛,有时上面毛脱落;小叶柄长约1毫米;小托叶微小,钻形或不明显。
总状花序,花开后较复叶为长,长3-11厘米,花密集;总花梗短于叶柄;花梗长约1毫米;花萼钟状,外面有白色和棕色平贴丁字毛,萼筒长1-2毫米,萼齿不等长,与萼筒近等长或略长;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旗瓣倒阔卵形,长4.5-6.5毫米,先端螺壳状,基部有瓣柄,外面有丁字毛,翼瓣基部有耳状附属物,龙骨瓣近等长,距长约1毫米,基部具耳;花药圆球形,子房有毛。荚果线状圆柱形,长2.5-4(-5.5)厘米,径约3毫米,渐尖,幼时密生短丁字毛,种子间有横膈,仅在横隔上有紫红色斑点;果梗下弯;种子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坡林缘及灌木丛中。
栽培技术
马棘每年只需在3月初进行草害防除即可。同时,马棘不耐涝,在降水期要及时排水。
马棘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是的园林绿化树种
它具有耐寒、耐旱、耐轻度盐碱的特性
马棘较多花木蓝植株矮,并且株高整齐一致,植株高0.8-1.0米,羽状复叶,小叶7-11,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荚果园柱形,种子园形,千粒重4.5~5.0克。在湖北地区栽培,4月底5月初始花,一直开到8月底,无限花序
播种期:无霜期
适播地:宜植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
马棘种植成活率高
马棘这种植物的种子成活率很高,发芽率也是很高的,对温度没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只要达到15度以上就能够其种子的生长,而种子的好播出时间就是每一年的四月到六月,这个时间段的种子成活率是为高的。
在庭院里如果种植马棘一定要保持它照晒阳光的程度,不能让太过潮湿的环境让马棘产生很多的病害,在平时要注意马棘的枝叶上是否有虫害出现或者有粉末状的物质,这样会让马棘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萎靡不振或者不是很好的情况,这样把马棘的枝叶都修剪干净为妥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