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康爱草6号芦笋种子供应
-
面议
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方法 由于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较差,吸水慢,种子休眠的深浅不一,低温下发芽慢,出苗期长,为加速其发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0~25℃水温下,浸种2天(新种子在35℃水温下浸种2天)。每天早晚换水一次。 低温处理:将新种子浸湿后,置于0~5℃低温下处理60天,或将种子与湿润黄沙层积于露地过冬,以利于完成休眠期。 选种:选用1年的陈籽播种,但应保管在干燥密闭处。 浇水:从播种至出苗期间要注意水分供应,防止干旱。在干旱期播种,应浇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适宜时播种。播种以后应覆盖地膜,以防水分蒸发,并提高土温,促进种子发芽。 温度:无霜期长的地区,应适当晚播,待温度较高时播种。无霜期短、早播的地方,以及在实行小苗定植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护地育苗,或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待出苗展叶后,移植到露地苗圃。在播种出苗期间,应将床温维持在20~25℃之间。
保护地育苗中的管理 在塑料棚等地设施下,行营养钵育苗或直接播种于苗床的苗期管理,应以温度、水分管理为中心。从播种至出苗阶段,除供给充足水分,于床土表面或营养钵上覆地膜保湿外,应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苗。出苗后即去地膜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床温,以免幼茎徒长,致使倒伏。还要随着外界气温上升,加大通风换气量。晚间要盖上棚膜,并覆草苫,以免霜害和冻害。一般白天床温保持在25℃左右,高温不得超过30℃,夜间低温在12~13℃,日平均温度为20℃左右。由于经常通风换气,床土极易干燥,营养钵苗更易失水,故应经常浇水。一般3~5天一水。苗期追肥只需2次,次于支幼茎展叶后,结合浇水公顷施尿素105~150千克,其后20天左右再施一次,量同次。 间苗在第二支幼茎将发生时进行,每钵(穴)择优选留。间苗应撬松培养土,连根拔除,否则残留的根株仍会抽生茎叶。 当苗高25厘米以上,茎数有3~5支,准备定植大田前,应进行揭膜锻炼,使秧苗处在露底条件下,并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实,适应大田环境,缩短缓苗期,早发新根。
苗床育苗培养土的调制。培养土是培育芦笋壮苗的基础,培养土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理化状况。配培养土可用肥沃的壤土、腐熟的圈肥和畜禽粪、大粪干、草木灰等。其比例是:过筛后的肥土6份,腐熟的牛马粪、圈肥4份,混合均匀后每立方米中再拌入大粪干或干鸡粪15-20千克,过磷酸钙0.5-1千克,草木灰5-10千克或三复合肥1-1.5千克。拌匀后填于阳畦或拱棚畦内,厚度14厘米。
营养钵育苗营养土的配制:一般由洁净园土5份、腐熟堆厩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过磷酸钙2%-3%,充分混合均匀,并加水拌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的程度。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一般可选用新品种,表现为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色泽浓绿、商品性好、产量高,植株属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属绿、白笋兼用品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用种。
采用营养钵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壮苗,移栽时植伤轻,有利于壮苗早发,达到适期定植、早期丰产的目的。
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死。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为5.5~7.8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为适宜。 [2]
芦笋的茎分为地下根状茎、鳞芽和地上茎三部分。地下根状茎是短缩的变态茎,多水平生长。当分枝密集后,新生分枝向上生长,使根盘上升。肉质贮藏根着生在根状茎上。根状茎有许多节,节上的芽被鳞片包着,故称鳞芽。根状茎的先端鳞芽多聚生,形成鳞芽群,鳞芽萌发形成鳞茎产品器官或地上植株。地上茎是肉质茎,其嫩茎就是产品。
芦笋的粗细,因植株的年龄、品种、性别、气候、土壤和栽培管理条件等而异。一般幼龄或老龄株的茎较成年的细,雄株较雌株细。高温、肥水不足、植株衰弱。不培土抽生的茎较细。地上茎的高度一般在1.5~2米之间,高的可达2米以上。雌株多比雄株高大,但发生茎数少,产量低。雄株矮些,但发生茎数多,产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