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快速做科技项目报告求代做科技创新项目报告
-
面议
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活力以及难点均在县域。十年来,浙江开展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设企业研究院,把科技资源配置到企业,激发内生动力,带动各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十年间,浙江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0.45万家增至2021年的2.8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0.56万家增长到8.66万家。2016—2021年,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3位,企业的研发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数量均占全省的80%—90%。
2021年5月,浙江被正式赋予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而浙西、浙南地区26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县,尤其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围绕山区26县块状经济产业链,浙江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健全“企业出题、高校院所解题、助题”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其加快形成自我造血机制,逐渐补齐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短板。2022年,科技部、浙江省人民印发的《推动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具有浙江特色的以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和科技园区为重要引擎的全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多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进入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都对科普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意见》着力解决科普发展面临的难题和体制机制障碍,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发挥科普在国家战略任务和使命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科普在培育科学精神、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营造社会创新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深入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和有效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意见》对构建“大科普”格局作出哪些部署安排?
王志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科普工作覆盖了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有关部门、企业、学校及科研机构、广大科技工作者乃至每个公民都有密切关系,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完成。为构建引导、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市场化运行的大科普工作格局,《意见》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持续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科普工作统筹协调。《意见》强调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修订《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政策衔接。同时,强化科普工作统筹协同,切实发挥科普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形成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央地与部门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科普工作体系。
三是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公民的积极性。《意见》要求科技工作者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准则,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表率。《意见》还号召公民要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把提升科学素质、掌握和运用科技知识作为终身学习重要内容,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等不良现象。
《意见》强调要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如何推动形成新时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的良好局面?
王志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面向现代化建设全局,把科技创新摆到了的高度,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普发展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然要求。《意见》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化“两翼理论”的认识,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推动形成新时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针对科普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意见》作出哪些安排?
王志刚:《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方向,通过全面提升科普工作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公众理解科学,调动社会力量参加科普,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不断提升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共建一批长三角高水平创新基地。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鼓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下简称“三省一市”)在科技、共性关键技术和公共安全等领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共建一批长三角实验室,支持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加快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标国际高标准、好水平,围绕提升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水平,打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能够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强化数据治理和标准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科学数据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