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热门磷酸盐浇注料
-
面议
应当指出,磷酸耐火浇注料中掺加5%软质粘土,5~10%刚玉粉、蓝晶石粉、碳化硅粉和铬渣粉等外加物,可改善和提高其高温使用性能。例如,线收缩变为线膨胀,荷重软化温度能提高几十度,强度也有所提高。
关于磷酸耐火浇注料胶结剂用量和浓度的配比
磷酸和磷酸盐耐火浇注料的形成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也就是浇注料硬化、相变和烧结过程的总和。不同品种耐火浇注料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而又有所不同。只有反应过程的必需条件,才能制得性能优良的耐火浇注料。
胶结剂浓度和用量
影响磷酸和磷酸盐耐火浇注料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胶结剂的浓度和用量,只有胶结剂的浓度和用量适宜,才能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
从成型性能上看,当磷酸浓度一定时,用量少料干,不易成型;用量多料稀,成型后凝结硬化较慢。当磷酸用量一定时,浓度高的料干不易成型;从荷重软化温度上看,随着磷酸用量和浓度的增加而略有降低之趋势。磷酸用量对耐火浇注料烧后耐压强度也有影响,当耐火浇注料组成及磷酸浓度一定时,其烧后耐压强度随着磷酸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尤其注意:磷酸浓度和用量对常温耐压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耐火浇注料材料组成和促凝剂的用量一定时,常温耐压强度随着磷酸浓度和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甚至产生缓凝或不凝的现象。在常温下不加促凝剂,磷酸和磷酸盐高铝质或粘土质耐火浇注料一般是不凝的,这是正常情况。当浇注料组成及促凝剂用量和胶结剂浓度一定时,胶结剂用量过多,则产生缓凝或不凝现象。另外成型温度低,促凝剂用量不足等情况,也可能产生缓凝或不凝现象。
速凝现象主要指胶结剂与粉料、促凝剂等迅速而激烈反应,在骨料颗粒周围形成薄薄的包裹层硬壳,致使浇注料成型困难并降低耐压强度甚至完全没有强度。一般情况下,当磷酸和磷酸盐耐火浇注料组成、促凝剂和胶结剂用量一定时,胶结剂浓度过大,则产生速凝现象。因为胶结剂浓度过大,与粉料、促凝剂和骨料之间的反应速度快。在这种情况下,向拌和物中加磷酸溶液或水,料的表面很湿,浇注料成型后仍是不凝固的。因为促凝剂已经与高浓度磷酸迅速反应完毕,反应产物黏附于颗粒周围,但松散颗粒之间并没有形成牢固的结合。另外,掺加促凝剂过量或料中混进含Mgo和Cao等材料时,也可能产生速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