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此种植物组合时,少量出现的黄色和紫色的观花植物可以使整个组合在达到较好协调性的同时也能组合中其他植物元素的特色。不论紫色和黄色的深浅度,或是选择其他颜色进行搭配,丝兰硬实、直立的叶片从一群体形较小,质地柔软,叶型较圆的植物,如欧亚甘草、马樱丹属植物丛中伸出,其在叶型和外形上的反差都将形成较强的视觉效果。
观叶植物经过巧妙搭配组合能给从宁静舒适的感觉。在处理这种组合时,绿色深浅程度的细微差别可作为安排植物位置的一个标准。深绿色的大戟属植物成为浅绿且发白色的蕨类植物的陪衬,同时也将颜色介于两者之间或深或浅的八仙花属植物的叶片出来。此外,叶形、叶片大小、纹落图案的差别也是安排此类组合的重要依据。
园林植物与景石结合造景时,不管要表现的景观主体是山石还是植物都需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使山石和植物的配置达到自然、美的景观效果。
除与植物相配置以外,景石往往还会与亭、桥、粉墙等园林建筑相结合,来展现古典园林的韵味。广州的公园内的太湖石多呈灰白色,因而为了彰显其淡雅之美,配置于太湖石周围的植物的颜色以绿色居多。作为孤赏石,太湖石周围多配植草本植物,如文殊兰+蜘蛛兰+肾蕨+沿阶草。而置于道路旁边的太湖石,为了打破单调,常采用乔-灌-草的配置模式,如凤凰木-散尾葵-孔雀竹芋+金叶假连翘。在公园的中国古典式小庭院内,太湖石旁多采用乔-灌-草的配植模式,如在漏窗粉墙前配置佛肚竹-细棕竹-叶兰+沿阶草。因此,太湖石与小型的竹类植物、棕竹、一叶兰、肾蕨、沿阶草等相配置,不仅能很好地展现太湖石的典雅之美,也能营造出清新、自然、优雅的环境。
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以土、石为主要原料,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经过艺术提炼、概括、夸张,形成山系、水系。置石是以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自然山石,进行立造景或作为配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组合,而不具备完整山形的山石景物。
假山在设计的时候,一般采用深远法和高远法这两种基本的方法。 所谓的深远法就是要求主峰要放置在假山的中部,靠左或者是靠右都可以。客体放在前面,主体和侧体一个在个在后,由于客体体积小于主体,所以非但不会遮挡住主体反而会衬托出主体来。衬体放在在后面。这样整个假山就形成了一种中、大、小的层次关系,加强了整个假山的前后关系,增加了它的“深度”。而高远法则与深远法不同。假山主体要排在假山的前面,左右都可以。如果主体在左面,那么客体就放在右边(主体在右,则客体在左),形成遥相呼应的感觉。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欲擒故纵的引起人的好奇心,想要靠近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