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提供仪器仪表检测校准计量下厂校准
-
面议
操作流程:
(1)不要用仪器去直接观测太阳,这样不仅有可能损坏测距仪或全站仪的内部部件,也有可能会造成眼睛受伤;
(2)雷雨天进行测量工作,将冒着受雷击的危险,因此,雷雨天不要进行野外测量;
(3)电子仪器的充电器只能在干燥的房间里使用,不应该在潮湿和酷热的地方使用,如果这些装置受潮,使用时将可能会发生电击;
(4)仪器如有激光发射,不可用眼睛直接观测激光束,也不要用激光束对准其他人;
(5)使用金属水准尺、对中杆等装置在电气设备如电缆或电气化铁路附近工作时,应与电气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遵从有关电气安全方面的规定;
(6)仪器从温度低的地方安置到温度较高的地方时,仪器表面及其光学部分将产生水汽,可能影响到观测,可用镜头纸将其轻轻擦去;也可以在使用前将仪器用衣服包住,使仪器温度尽快与环境温度相适应,这样,水汽会自动消除;
(7)应保持PCMCIA卡、电缆和插头的清洁干燥,经常清理插头上的灰尘。仪器工作时,不要拔掉连接电缆或是卸下PCMCIA卡,否则将导致数据丢失。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环境质量正面临着严重的恶化。大气中细粒子污染物作为目种重要的污染物,不仅会引起身体功能紊乱,还会直接损伤器官功能,甚至导致癌变。空气污染物中的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M2.5。细颗粒物是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相当于2500纳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中在空气中的含量浓度越高,也表示空气污染越严重。气象和医学普遍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仅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十分之一大小,不易被鼻腔内的绒手阳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们身体和健康的危害更大。
运用当代的计量仪器与方法,可以对细颗粒物纳米微观结构与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从细颗粒物的源头监控与治理空气污染的问题。比如为污染颗粒物采样样品,通过微纳米计量仪器的离线测量以及基于化学法的来源解析方法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满足环境细颗粒物特征和来源监测领域的重要需求
据有关资料反映,在欧盟国家中,由工业污染产生的PM2.5,可以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可见,PM2.5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十分危险的,要发现它、治理它,借助的计量技术手段。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所。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小极限达波长的1/2,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毫米,对显微镜研制,微生物学有贡献的人为列文虎克,荷兰籍人。显微镜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精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未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