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稀土镁合金材料型号混合稀土金属
-
¥118.00
锂的密度只有530kg/m3,将它加入镁中形成的镁-锂合金是的密度低于镁基体的镁合金,是当今密度小、比强度高的结构合金,镁-锂合金的另一特点是有良好的塑性加工成形性能,可进行冷加工。
根据二元镁-锂相图,在589℃时发生共晶反应:
L→α-Mg+β-Li
在共晶温度时,锂在镁中的固溶度为5.5%Li,共晶点为7.5%Li,温度降低时,其溶解度几乎没有变化。β-Li为体心立方晶格固溶体,有良好的塑性,比α-Mg的还高一些。合金的锂含量大于5.5%时,组织中会出现强度很低而塑性高的β-Li,导致合金的强度性能下降而塑性上升。因此,镁-锂合金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也不需要通过晶粒细化处理来提高塑性。
根据锂含时的不同和组织不同,镁-锂合金可分为三类:
含锂量低于5.5%的合金,其组织为Li溶于密集六方晶格镁中的α-Mg固溶体;
含>5.5%Li~10.2%Li的合金,其组织为均一的β-Li固溶体晶粒。β-Li的晶格为体心立方,它的冷、热成形加工能力比α-Mg的高,允许变形量虽可达50%~60%,但仍比铝及铝合金的低得多。
Mg-Li合金的缺点是有很高的化学活性,锂易与空气中的氧、氢、氮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因此,Mg-Li系合金的熔炼铸造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或在真空条件下进行。镁-锂合金的抗蚀性不高,比一般常用镁合金的还低,还有相当严重的应力腐蚀开裂倾向。
二元镁-锂合金的力学性能不高,和Al、Zn、Si等元素一同加入镁中,虽可以显著提高强度性能,但是尚未获得广泛的应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960年研发的LA141A是有代表性的Mg-Li合金,已用于制造人造卫星及航空器零件,此外还有LA91、LAZ933合金,它们含9%~14%Li,其密度只有1250 kg/m3~1350kg/m3,比弹性模量却很高。LA141A和LS141A含金是用得较多的Mg-Li合金,它们含13%Li~15%Li,前者还含0.75%Al~1.75%Al,后者还含0.5%Si~0.8%Si。Mg-Li合金的比强度高,震动衰减性能强,可切削加工性优,是制造航空航天器的结构材料。
LA141合金的室温弹性模量为42GN/mm2,与传统镁合金弹性模量的45GN/mm2相差不多,但它的密度为1350kg/m3,比大多数常用镁合金的1800kt/m3左右的低得多。LA141合金的挠曲刚度比同等质量传统镁合金的大一倍。LS141A合金的弹性模量为41GN/mm2,密度为1330kt/m3,其挠曲刚度比LA141合金的大一些,为铝合金的5倍余。
LA141A和LS141A合金的含锂量均>11%,有较好的室温成形性能。LA91合金的组织较复杂,为α+β;LA141合金的组织由体心立方晶格的固溶体和面心立方结构的LiAl及亚稳定的面心立方晶格的AlLi2Mg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镁-锂合金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加工硬化作用。LA141合金在T7状态应用(固溶处理-空淬-177℃稳定化处理)。稳定化处理可以削除镁-锂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同其他镁合金一样可以进行焊接和热加工,但焊后对焊接部位进行应力消除处理,以防应力腐蚀开裂,总体来说,镁-锂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还不如常规镁合金的。
含量分别<4%的Mn、Zn、Cd等可提高Mg-Li合金的抗蚀性,Mn的效果好;Si、Sb显著降低合金的抗蚀性;Al、Sn对合金抗蚀性的影响与其含量有关:含0.6%~1.0%,合金的抗蚀性随含量增加而下降,>1.0%后其抗蚀性随含量的增加而略有上升。向Mg-Li合金添加少量Al和Ca可在表面形成较稳定的Mg(OH)2基化合物保护层而提高合金的抗蚀性,还对合金的可成形性及抗蠕变强度有利。Mg-Li系合金在潮湿中有强烈的应力腐蚀敏感性。
由于镁的电极电位很低,为-2.34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易于发生电偶腐蚀,在电解质中与其它金属接触时,易于形成腐蚀微电池,导致镁合金表面迅速发生点蚀。因此,在电镀或化学镀时,在镁合金上形成的镀层无孔,否则不但不能有效防止腐蚀,反而会加速镁合金的腐蚀。尤其是进行浸锌、直接化学镀镍等前处理时,所形成的底层无孔。对于镁合金上的Cu/Ni/Cr镀层,曾有人提出镀层的厚度至少应为50μm,无孔才能进行室外应用.镁合金上电镀或化学镀所形成镀层的质量还取决于镁合金的种类。对于不同的镁合金,由于元素组成及表面状态不同,进行前处理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法,镁合金表面存在大量金属间化合物,如MgxAly金属间相的存在,导致表面电势分布不均,增加了电镀及化学镀的难度.电镀及化学镀的共同缺点是镀液中含有重金属,影响镁合金的回收利用,增加了回收的难度与成本。
电镀及化学镀流程由于镁合金的电极电位很低,电化学活性很高,难于直接进行电镀或化学镀。直接进行电镀或化学镀时,金属镁会与镀液中的阳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沉积的镀层疏松、多孔、结合力差,并且会影响镀液的稳定性,缩短镀液的使用寿命,化学镀时影响更为严重。所以对于镁合金要想得到理想的镀层,重要的就是适当的前处理过程。目前对于镁及其合金电镀及化学镀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前处理方法上。下述以常用的两种前处理方法(浸锌、直接化学镀镍)为基础,列出了镁合金电镀及化学镀的一般流程。
清洗浸蚀活化浸锌氰化镀铜电镀,清洗浸蚀氟化物活化化学镀镍电镀。电镀及化学镀两种方法均是将镀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还原为基态金属沉积于镀件表面,不同的是电镀中还原反应所需要的电子由外电路供给,化学镀中还原反应所需要的电子由还原剂提供,在进行浸镀时可由基体金属直接提供电子。对于形状复杂的镁合金,电镀时由于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尤其在孔洞及深凹处,导致产生的镀层不均匀。但化学镀不存在此缺点,对于形状复杂的镁合金,即使在孔洞及深凹处也会获得均匀的镀层。化学镀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将碳化物、PTFE等物质作为第二相进行共沉积以提高镀层的硬度、耐磨、润滑等性能.此外,进行合金电镀也可以提高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由于镁异常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导致镁合金上进行电镀或化学镀时前处理工序特别重要,前处理过程对于能否形成满意的镀层也很关键,前处理工艺对镁合金进行电镀或化学镀的重要问题是正确的前处理,一旦形成适当的底层,可以进一步镀覆我们所需性能的金属或合金。目前为常用的底层为浸锌层和直接化学镀镍层。所形成的底层无孔,否则进一步进行电镀或化学镀时会产生更多的孔隙,难于获得均匀的镀层。镁合金的前处理工序复杂、耗时,需控制方能获得良好的结合力及耐蚀性,并且前处理过程因合金而异。对于不同型号的镁合金或所采用的镀液不同,前处理的方法也不同。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一些基于浸锌、直接化学镀镍等方法的不同前处理工艺。
浸锌基于浸锌已发明了许多前处理工艺,主要有Dow工艺、Norsk2Hydro工艺及WCM工艺。各种方法的处理过程大致如下:Dow工艺:除油阳极清洗酸蚀酸活化浸锌镀铜Norsk2Hydro工艺:除油酸蚀碱处理浸锌镀铜WCM工艺:除油酸蚀氟化物活化浸锌镀铜Dow工艺发展早,但得到的浸锌层不均匀、结合力差。改进的Dow工艺在酸活化后加入了碱活化步骤,在AZ31、AZ91镁合金上得到的Ni2Au合金镀层结合力良好,前处理时间也明显缩短。Norsk2Hydro工艺同Dow工艺相比,在结合力、耐蚀性、装饰性方面都有所提高,AZ61镁合金经此前处理后得到的Cu/Ni/Cr多层镀层达到了室外应用的标准。Dennis等人的研究表明,经Dow工艺和Norsk2Hydro工艺处理得到的浸锌层多孔,热循环性能不好。
通常按三种方式对镁合金分类:合金化学成分,半成品加工成形工艺,是否含锆或铝。
按化学成分就是按其主要合金化元素分类:Mg-Al、Mg-Mn、Mg-Zn、Mg-Si、Mg-RE、Mg-Zr、Mg-Th、Mg-Ag与Mg-Li等二元系合金,以及Mg-Al-Zn、Mg-Al-Mn、Mg-Mn-Ce、Mg-RE-Zr、Mg-Zn-Zr等三元系合金,Mg-Zn-RE-Zr、Mg-Al-Mn-Zn、Mg-Zn-RE-Zr、Mg-Zn-Zr-Ag、Mg-Al-Mn-Zn等四元合金及更复杂的多元合金,如Mg-Ag-Th-RE-Zr等五元合金,等等。
常规镁合金的品种虽远不如铝合金的多,也不如铜合金那么丰富多彩,但新的合金系不断涌现,性能的镁合金显露头角,一些含新合金元素的镁合金成为研究热点。
向现有的镁合金添量合金化元素如表面活性元素钙、锶、钡、锑、锡、铅、铋等,对合金成分进行重新设计,以获得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或有某种特殊性能的新型镁合金;含(钍(Th)的新型航天镁合金已获得实际应用,如Mg-Th-Zr、Mg-Th-Zn-Zr和Mg-Ag-Th-RE-Zr合金以用于制造火箭和飞船的一些零件,取得了好的效果。不过Th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健康与环境都有危害,被限制使用,有些国家如英国将含Th量大于2%的合金列为放射性材料有关管理条例与规定,这不但很麻烦,而且加大了零件的制造难度与生产成本。稀土元素可赋于镁合金一系列的性能,有望成为可以替代钍的理想的镁的合金化元素。看来,Mg-RE合金有着灿烂的应用前程。
按成形工艺可将镁合金分为:铸造的和变形的两大类,前者占镁消费量的85%以上,因为镁合金的加工成形性能差,生产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这两类合金在成分与冶金组织性能方面有很大差异,铸造镁合金主要用于压铸交通运输装备、机器、电气电子产品等零配件,压铸镁合金工件具有铸造、表面品质优良、铸造组织、晶粒细小均匀、可产壁厚薄和形状复杂的工件。铝有相当高的强化效果,含铝的镁合金有良好的铸造性能,但铝的含量不得低于3%;锌也是镁合金的强化性合金元素,但合金中的含量2%则有较强的热裂倾向;Mn可与Al、Fe形成AlFeMn化合物,它的密度比镁合金熔体的大,会沉于炉底部,混入渣中,有害杂质Fe得以清除,Mn还能细化组织;稀土元素对镁合金的铸造性能入一些其他性能都有益。
Ni、Fe、Cu降低镁合金的抗蚀性,是极为有害的杂质,应严格控制其含量。为推广镁合在结构中的应用,宜加强对变形镁合金的研究,但由于镁为密集六方晶格,塑性变形能力比铝及铝合金的低得多,几乎不可能获得既有高的室温强度又有加工成形性能良好的镁合金,因此,早期的变形镁合金设计时要求其组织中不含或尽量少含金属间化合物,以使镁合金保持良好的塑性与高的力学性能,合金强度性能的提高主要靠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和塑性变形引起的加工硬化。过去使用的含1.5%Mn的镁合金就是这样的合金。
目前,变形镁合金使用的主要合金化元素有铝、锰、稀土、钇、锆、锌,它们一方面可以提高镁合金的强度性能,另方面可改善镁合金的热变形能力,从而可以进行锻压和挤压,AZ31B、C、E合金广泛用于挤压生产,具有高的强度性能与良好的塑性,它们属Mg-Al-Mn-Zn系合金,合金元素含量相等,但杂质含量则有别。AZ31系列合金在轧制板、带材时的裂边倾向随铝含量的增大而上升,因此,AZ61合金几乎不同于轧制板、带材。
铝、锆是镁合金主要的合金化元素,因此可根据其是否含铝、锆将其划分为含铝的或含锆的镁合金,以及不含铝或不含锆的镁合金。锆是镁合金的很有价值的合金化元素,具有的细化晶粒作用,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它可与Mn、Al形成稳定的密度较大的金属间化合物,沉于坩埚或炉底部,削弱或甚至消除了应起的作用,为此除MBI5合金含锆外,其他的变形镁合金都不含锆,铸造镁合金ZM5、ZM10也不含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