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新源素生物质液体燃料供应商
-
面议
生物液体燃料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其对环境的负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争论也日趋激烈,各国重新审视生物燃料政策成本以及这些政策可能产生的后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物燃料生产的环境成本因原料生产与供应、转化技术等不同差异,使用生物燃料以减轻环境污染的政策目标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
能源作物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产量而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进行集约化生产,农业生产技术也相应影响着土壤、水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能造成诸如水土流失、土壤碳库破坏等所附带的环境成本。我国生物燃料发展较晚,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加强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研究,阐明生物燃料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无疑有利于促进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甜高粱能源利用研发。“八五”、“九五”计划期间,甜高粱秸秆制取乙醇被国家科技部列入科技发展规划。发展至今日,我国甜高粱品种、种植以及利用甜高粱茎秆生产乙醇技术已经逐渐成熟。
生物燃料生产传统上以淀粉和糖类为生物质原料经过化学发酵而生产生物乙醇,或以油料作物和树种为原料加工生物柴油,工艺简单、经济可行,一般归结为代生物燃料技术。
研究认为,尽管效益各不相同,但生物液体燃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巴西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好,相比化石能源其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少70%~90%;而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加工技术是值得期待的新技术,一旦突破技术瓶颈,其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欧盟以甜菜与油菜籽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在40%~60%之间;;美国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只有10%左右。
能源作物种植过程与生物液体燃料加工过程产生的副产品产生的替代效应,如作为饲料处理的副产品及参与二次利用(诸如蔗渣发电、废料还田)的副产品,这些被称为是“避免了”的温室气体排放对评估结果影响。此外,能源作物大规模集约化种植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与其他农作物形成土地竞争,垦荒导致的碳排放很难纳入到这一分析体系。如果希望温室气体平衡的评估结果完整而,那么土地用途转变导致的排放数据将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