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区小区除白蚁公司
-
¥400.00
鼠类繁殖力强,表现为性成熟快,出生后3个月即可交配;怀孕33周产仔,每胎4~6只,多可达17只;母鼠产后数日又可怀孕。条件适宜时,1对成鼠1年可繁殖后代几百只。小家鼠虽然每胎产仔较少,但性成熟更快。只要食、藏条件充足,家鼠全年均可生育,春、秋为繁殖旺季。野鼠的繁殖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每年产仔次数和每胎幼仔数少于家鼠需要强调指出,家鼠赖以繁殖的两大条件,食物和隐蔽场所,都是人类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治理时充分认识,采取措施,抑制其繁殖率。
了解鼠类的感觉对提高治理鼠害的效果很有帮助。家鼠主要在夜间活动,视力欠佳,而且是全色盲。但是,它们可在很暗的环境里看清1m内的移动物体,能分辨颜色的深浅,在红光下视觉差。野鼠的视觉各不相同,白天活动者视力很好。
鼠类的听觉发达。家鼠对突发的声音敏感,能识别噪声,对有节奏的声音能很快适应。家鼠还能发出并听到每秒振动频率超过15kz的超声,小家鼠高听到90kHz,而褐家鼠为100kHz。根据这个特点,可制成干扰鼠类而人却不受影响的驱鼠器;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并不理想!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其基本思想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以环境治理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并争取予以清除,以达到除害灭病或减少骚扰的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媒介生物学和控制在1983年对媒介生物综合治理的定义为“应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经济核算的方式,取得有效的媒介生物的抑制”。已故的陆宝麟教授对中国媒介生物综合治理的内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包括:靶标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与防治的统一性;社会因素对医学昆虫防治的影响;环境治理是医学昆虫控制治本的途径;医学昆虫防治技术的系统结合等。
综合防治要求因地因时制宜。由于中国各地的生物地理环境不同,害虫发生时期和危害频率不同,管理技术不同,各地选择的主要内容是不一致的。综合防治措施的选择大致有以下四个原则:
1.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其他措施
主要着眼点是如何合理使用农药,通过若干辅助措施,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和使用面积,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1)利用光或其他引诱手段,将害虫集中在较小的面积内,进行施药防治,以减少施药面积。
(2)把化学农药用在害虫为害的关键时期和害虫发生的高峰期,其他非关键时期以及大量发生的前峰和后峰则采取其他措施抑制。同时有几种害虫发生时,用其他措施可以防治的虫类,尽可能不用化学农药把化学农药的使用限制在关键时期的主要防治对象
(3)根据某些害虫开始发生在点片的特点,采用点片施药,把害虫消灭在扩散之前,做到有的放矢地把农药用在要害地区。
(4)采用混用方式,某些化学农药可以一些植物性杀虫剂合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某种化学杀虫剂有抗性的虫类,混用后可增加杀虫效力。化学农药与微生物制剂合用,可降低害虫耐药性或抗病力,也可同时兼治其他害虫。这些措施都可以达到减少施药量的目的。
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早在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人曾提到用燃烧的硫磺可以做熏蒸剂用。在中国,《诗经》上已有“穹窒熏鼠”的记载,到16世纪,中国已经开始用砷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来防治害虫。到19世纪,人类开始大量地使用无机化合物来控制危害作物的有害生物。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化学和化工技术的发展,DDT、六六六等一些有机合成农药陆续问世。随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等杀虫药剂的大量问世和使用,为控制农业病虫害以及病媒生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洒并测实
随着杀虫药剂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许多没有想到的副作用,如人畜中毒、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害虫再猖獗以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药剂是使其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杀虫药剂是农药中的一类,用于控制农、林业害虫及病媒昆虫的化合物或生物。自从《寂静的春天》出版以来,从环境友善出发的农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传统的化学农药正在不断地向环境友善方向发展
随着农药对环境日益严重的影响,部门对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激励了农药工作者开发研制对环境友善的农药,发展对环境友善的施药技术。农药的使用剂量由代无机农药的十几公斤、几十公斤/公顷到目前的几克、几十克/公顷,说明农药在向化发展,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一直在降低,由过去的无选择性到目前的强选择性,有些药剂对高等动物基本,有些新型药剂对天敌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