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空调不仅对温度可以调节,也可以对湿度可以调节,并且精度都是很高的。计算机特别是服务器对温度和湿度都有特别高的要求,如果变化太大,计算机的计算就可能出现差错,对服务商是是很不利的特别是银行和通讯行业。的机房空调温度精度达±2℃,湿度精度±5%,机房精密空调可以温度精度达到±0.5℃,湿度精度达到±2%。
二、设备散湿量很小
计算机设备虽然散热量大,但无散湿量。机房内的湿量主要来自工作人员及渗入的室外空气。因此,机房内的散湿量很小,IDC机房内的散湿量平均只有8~16g/m²h。
三、空调送风焓差小
因为IDC机房的高热量、小散湿量,所以空调在处理空气过程中以制冷为主,除湿为辅,空气处理过程可以近似为一个等湿降温过程。考虑到设备结露问题,机房空调的送风温度较舒适空调偏高,因此显热比很高,焓差明显小。小焓差的处理过程,便空调的能效比也相对较高。
四、空调送风量大
在小焓差的情况下,要消除设备的大热量,通风量是必然的。大风量在有限空间内循环,换气次数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的空调。在IDC机房中,一般的换气次数在30~60次/小时,如此高的换气次数使得机房内的温度分布更趋于均匀。
五、空调送风方式
送风方式直接关系空调的终效果。机房空调的送风方式一般有上送下回、下送上回、上送侧回3种,采用较多的是下送上回、上送侧回两种。上送侧回方式比较适用于发热量大约250W/m²的情况,而IDC机房的发热量至少为500W/m²,冷空气下沉效果很差,明显不适用。此外,由于冷风不直接经过机架内部,因此一些早期建设的上送侧回的系统,几乎都出现过机房温度偏高的问题。当IDC机房内平均耗电功率达到lkVA/m²以上时,采用下送风方式的空调系统。
六、高可靠性
IDC机房投产以后,有一个很长的运行周期,在此期间,空调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空调设备的故障将直接影响机房的环境,进而影响服务器的正常工作。机房建设时,选择空调会考虑n+l的余量备份,但如果空调的故障率高还是会将余量备份消耗殆尽,因此要高可靠性。
空调的高可靠性还体现在断电后的自动复位,在断电恢复后能够现场自动复位或通过远程复位,这比人工复位迅速,尤其是无人值守机房。
七、优势对比
如果把舒适性空调机用作机房精密空调系统,由于机房要求其运行点为:冬季:20±2℃,夏季:23±2℃,而舒适性空调机的设计点温度一般为27℃,所以机组的实际供冷能力一般比样本标明的额定值低10%~25%。此外,运行点偏离设计点时,在一定程度上机组的部分机件性能由于偏离了运行点,从而影响了机组整体的匹配状态,不利于机组性能的充分发挥和率运行。然而机房精密空调机,由于把运行点作为设计点,因而机组始终处于运行点,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根据机房负荷特性及特点,就需要设计出一种将这些要求综合于一体的空调机,实现以处理干冷却工况为主的空气处理过程。
八、使用寿命
一般机房空调厂家的设计寿命是是10年,连续运行时间是86400小时,平均无故率达到25000小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机房精密空调可运行15年 [1] 。
如今的模块化数据中心主要是由预制部件组成,不仅设备可以预先安装并布线,机柜也可以在没有IT设备的基础上实现预先安装。在工程现场只需完成设备连接和模块化布线及管道的交叉连接。近两年,施耐德电气先后帮助BAT公司、深圳市盘古数据有限公司、云南彩立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了包括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微模块数据中心等服务于不同行业客户的模块化数据中心。结合自身经验,施耐德电气总结出当设备人员在建设模块化数据中心时需牢记的要点。
——设计标准:布局的时候要考虑到效率和灵活性,让良好的结构在一开始就发挥积极作用。不管是在建造还是运营过程中,IT设备保持密封且防水的状态。其他考虑因素还包括美观,本地加密要求以及客户的设计期望。
——计算机机房规模:模块化装置的大小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满足所有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支持机架、存储单元和大型计算机设备。模块化装置还应该在上方留出足够的配电空间。
——能源效率:互联网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通信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数据中心的节能改造提出了要求,数据中心PUE值已经成为国家及数据中心行业越来越重视的性能指标。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事务、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到2019年,围绕领域创建百个绿色数据中心试点,试点数据中心能效平均提高8%以上。
——配电:模块化系统需要有灵活的配电能力,包括多种千瓦设备负载量,不同类型的负载连接、安培容量和伏特数,应该实现IT设备所需的80/277V、400/230V或者208/120V的功率。
——温度控制:安装同时具备可维护性和容错性的冷却系统,并其符合的能源法规,以及拥有冷却一系列安装设备的灵活性。可以考虑用冷/热通道封闭系统来进行冷却。
微模块化机房建设与传统建设的区别
在机房建设过程中,相较于传统建设模式,模块化机房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一体化分布式部署:批量复制、按需扩展三房归一
从UPS&电池房+空调房+IT机房归一成IT机房,对大楼要求统一明确,统一接口。模块级按需建设,从按一个机房统一建设改为按一个微模块分期建设。20个模块从下单到交付仅用13周,快速的IDC部署能力自适应快速发展需求。
2、模块与土建解耦:一次规划,分期投资,快速部署
土建和IT建设分离,大楼主体及基础水电一次性建设完成,数据中心模块则按需灵活部署。数据中心模块各组件均为标准化产品并预留接口,可快速生产发货、现场快速组装,有效提高ROI,Capex下降10%。
3、模块内部件与通道结构件解耦:灵活应对未来变化
服务器生命周期一般为3-5年,数据中心为10-15年,当未来一轮服务器配置变化,微模块灵活调整内部供配电和制冷的配比即可应对,大大提高微模块未来的可用性。
4、密封通道+冷冻水行级空调降低PUE至1.5密封通道设计,隔离冷热气流,行级空调就近制冷、就近热量转移,消除局部热点,大幅提高制冷效率,现场测试PUE低至1.5,OPEX降低35%-40%。
5、智能管理架构:单模块监控与集群监控提高运维效率
每个微模块部署一台触摸屏(带立智能管理系统),连接到交换机,负责本模块的监控管理;同时提供北向SNMP接口,支持基于微模块的集群管理,界面清晰,大大提高运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