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高一学生心理咨询
-
¥300.00
学习一个科目,其完整的成长曲线,一定是符合认知科学规律的。
吹嘘某个孩子具备从天而降的天赋,超光速完成白丁到大神的成长过程,多是为了割韭菜。因为,学的好的孩子有很多,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就需要宣传出去,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把杠杆效应发挥到大。这其实,是很多孩子教的好,家长用各种传播手段吹孩子的根本原因。但就孩子本身来说,真没什么可吹的,谁家都摆脱不了成长曲线背后的认知科学规律性的。
孩子美术学校的教学体系,是从美国引进的,标准的美高模式。整个课程体系,包括五个阶段:启蒙、兴趣、培养、培优、。极个别孩子,学前进入第三阶段,就能达到文化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6、7级水平。即使如此,这样的小孩,距离真正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为什么,要经历如此多的基础训练呢?
我小时候,学习美术的方式,就是临摹。我从没见过马,也没见过竹子,但是,我对马和竹子有兴趣,喜欢宣纸和墨,喜欢临摹。后来,临摹山水画,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画了有3年。现在的孩子,送到国内的国画学习机构,基本套路还是这样。我到某国画培训机构转了一圈,看到孩子们对着墙上挂着的画,认真的临摹,不知道该说啥。如此学习,何时才能真的激发出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设计任务,交给从小学习国画的某神童,再交给孩子,你觉得谁会有更强的获胜概率?厚积,关键在如何积累上。离开必要的努力,探讨天赋,是非常好可笑的。
孩子,天天对着范文、范画抄袭,多就能练习个手熟,很难把自我内心深处潜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老师,总是限制学生的表现欲望,刻板的将训练控制在方寸之间,就只能让学生设计的海报跟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一样丑。创造力、表现力、个性色彩,全都不见了。
为什么,美术这门课程,一定要从童子功练起?因为,小孩子从起点,就习惯了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较为容易培养出创造力和想象力。我问过的职业画家,对幼儿美术科学启蒙的理解,都是从涂鸦开始。
启蒙,就是涂鸦。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幼儿会慢慢的形成绘画兴趣,进入第二阶段。此时,小孩子会爆发出个性化的绘画天分。再往后,才是慢慢的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各种技巧的理解,一点点的施加约束,让孩子的天分和技巧,逐步的融合到一起。一旦,早期的启蒙和兴趣培养阶段被扼杀掉,孩子就很难挖掘出潜力了。因为,小孩子长大后,外部世界会施加各种各样的约束力,促使孩子的思维方式固化。如果,不能从小就让孩子在尺寸之间习惯了放纵和表现欲望,那么,大了想要激发出来,就很难了。
为何,一定要让小孩子画的画跟成年人一样?而成年人,又要努力的像孩子一样画画?
孩子学画启蒙阶段,胡乱画,是符合认识科学发展规律的。很多家长,都在孩子早期乱涂乱画中,丧失了信心,埋没了孩子的绘画欲望。半大不大的孩子,临摹的很像,有个毛线意义?成年人的视角,看起来非常合理的事情,在创造力层面恰恰是要颠覆的。
孩子老师,教孩子画蛋糕。他画完蛋糕,就开始乱画。先画了只鸟,又画了一群蚂蚁,再画鲨鱼。孩子的思维,完全不符合基本逻辑。画完后,我和老师交流下,他的意思,应该是各种动物都来开生日派对。他开心就行,能够享受到绘画的乐趣,即可。他,不会考虑,鸟、蚂蚁、鲨鱼,是不可能在一个平台上开生日派对的。他,不需要尊重逻辑。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具有想象力的作品。
孩子,若是学画5年,画的跟墙上挂的画一样,我就得气的晕过去。我要的不是他具备鹦鹉学舌的神童能力。我要他能激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要是不懂,完全有能力把孩子很努力的带到沟里。
这周,孩子,次画国画,次用宣纸,画的效果,差点把我笑死。他真是把西画的技法,用到了国画上,在宣纸上乱搞。但我和他老师,就很开心,看着他自己去探索对新材质的理解。大多数情况下,你不用教孩子,应该让孩子用心的去尝试和理解。
任何投资,都要寻求回报。陪孩子,一样是投资,要有投资收益分析。孩子,是不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旦,孩子能比较顺畅的成长,突破起跑阶段疲劳期,马拉松才正式开始。十项,在阶段是费劲的。当孩子能进入竞技状态,一关一关的过,家长的压力才能逐步减轻。
快乐教育,这四个字,是贬义词么?其实,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都不是贬义词。难道,学习要不快乐么?快乐,恰恰是激发人性觉醒极其重要的基本条件。乐观、积极、向上,是很难终生维系的。终生学习,只能是因为快乐而延续。
孩子的笑容,可以治愈一切。你,也不知道为何孩子会那么开心。特别是,学了那么多课程,孩子还能非常开心的笑。你,会觉得,一定是对学习有什么错误的理解。
小孩特别容易忘,这是个客观事实。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复习,是的。低幼龄蛙,本就处于大脑发育阶段。3、4岁的孩子,大脑发育成熟度七七八八,并不等于,所有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都一定会深刻记忆。因此,学科知识的早期启蒙过程,其特点一定是要强调重复性的。家长,遇到孩子学过又忘了的情况,不要急躁,这是非常正常的。有的孩子,记忆力较好,忘得较少,也不等于天赋高。大脑的记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不同的大脑,面对机械的记忆,有细微的差异性,这也很正常。
在早期,算的慢、记不牢的小孩,并不等于,后期大脑发育成熟后,依然做不到更好。但是,幼儿园阶段,不同孩子,在生理上的不同,表现出学习的速度和记忆力不同,会被老师和家长错误的认为天赋已成,导致偏见形成。偏见,才是对孩子成长引导性强的。认为自己家孩子非常聪明的家长,就会采用更为激进的学习策略,变得强者恒强。认为自己家孩子不够聪明的家长,就会心理上怂了,采用保守的学习策略,变得贻误战机。大多数孩子的学业生涯,在启蒙阶段,就已经注定了。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孩子,学东西特别快。这种能力,是如何形成的?经过钱丹塞恩大量案例发现,其实,这并不难做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思考。
我问我妈,她是如何教我数学的。我妈说,她教我读1234567891010987654321。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一想,这样也挺好,起码接触了数论本质的概念:递延。
我爸,教过我,铁门栓、平炮、反宫马,一些简单的象棋下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凭我的记忆,极难回忆起家长教过我什么。除了管之外,家长在传授知识方面,少到可以用一个巴掌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