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哪里可以鉴定光绪官窑
-
面议
厦门伯得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着丰富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服务经验的公司,主要从事境内外文 化艺术品的藏品评估、展览、展销、古董鉴定、拍卖、等业务。
但长期以来,大多数藏家沉浸在追捧清三代的热潮中,认为晚清的官窑瓷器因国运衰退而不如前朝。其实,在晚期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烧制的官窑器中,光绪一朝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光绪官窑瓷器的烧制可谓达到晚清高水平,有藏家早已开始涉足晚清官窑瓷器的收藏,亦有业内人士称,清中晚期官窑瓷器有望成为艺术市场潜力股。
收藏界有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清三代指康熙、雍正、乾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康乾盛世,盖因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强盛时代,而陶瓷工艺更达到历史高峰。但是,“清三代”身价已高,尤其是官窑器,十分而且价格高昂,收藏难度非常大。
清代中晚期瓷器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收藏人士认为同治、光绪时期景德镇制瓷数量,工艺粗劣,因此这两朝瓷器长期不受重视,市场也不受关注,价格亦未拉高。然而,较早涉足晚清官窑瓷器收藏的顺德藏家梁先生则认为,晚清官窑瓷器也有不少,尤其是烧制达到晚清高水平的光绪官窑,近几年在拍场上的成交价及涨幅也高。
光绪瓷器的价格缘何居晚清瓷器?这与当时景德镇瓷器烧制的复兴有重要的因果关系。历史学者将光绪朝称为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期。因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被平息,光绪时期社会秩序相对进入到了一个所谓“同光中兴”的平稳期。瓷器生产方面,在光绪大婚、慈禧六寿、七寿等重要喜事的推动下,上行下效,烧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达到了乾隆以后的盛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量仿古瓷,仿康熙、乾隆两朝瓷器多,尤以仿康熙青花瓷成就高。除此之外,光绪本朝也出了一大批官窑瓷器。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日前,梁先生向记者展示了几件他前些年收藏的光绪官窑瓷器。其中有一只“光绪粉彩秋操杯”,器形为变形的牡丹状,以粉彩饰花瓣,淡绿釉饰花梗。此器制作精细,牡丹花瓣纹脉络清晰,以花梗为中轴,两侧基本对称,花梗内空,从梗端直通花蕊内,可藉以吸水。花梗背面书褚彩小楷款“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可见此杯是为一次安徽秋操烧制的。光绪年间曾经举行过几次秋季军事操练,秋操纪念杯,是当时操练后的纪念品。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10月,光绪皇帝驾崩,应该说这次检阅秋操是光绪皇帝在位时的后一次。
梁先生介绍说,此次秋操总共有5000名淮军参加,当时烧制的“光绪粉彩秋操杯”也有5000只,但由于难以保管,留存至今的也不会太多。此件瓷器曾被收入《清代瓷器赏鉴》一书。
如果说“光绪粉彩秋操杯”尚属纪念品,那么另一件光绪官窑“仿元天历簋”则属宫廷之物。据悉,簋,原指古代放置食物之器皿。其形状或方或圆,有木制的、竹制的、陶制的和铜制的几种。原是当时的食器或祭器,后来又渐渐流传到民间,故广东民间有“九大簋”之说,极言其饭菜之丰盛,夸耀其筵席规格之高。
此器为清光绪官窑瓷器仿上古青铜器皿,形制古朴端庄,工艺精雕细琢,堪称清晚期瓷器。折沿口斗形盖钮,自上而下弧形盖,四方形由小而大。四条折痕将盖身分成四面,两面光素,一面浮雕一条回首苍龙。另一面书浅浮雕阳文楷书“仿元天历簋”,子母口紧紧相扣,各有两圈回文相对。器身自上而下为回纹、海水纹,两侧各雕饰龙耳一双,下承四只梯形足。
此器通体施黄釉,但黄釉薄,不似鸡釉黄透润,然用之于仿青铜器皿,则恰到好处,因其色泽沉穆含蓄,更显古色古香之美,器底正中加施白釉,并用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另据介绍,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色,黄釉瓷器更是明清宫廷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
另外,还有一件霁蓝赏瓶也颇为精美。赏瓶,顾名思义,做赏赐之用,是雍正朝出现的一种新型瓷器品种。据《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故称“赏瓶”,此种造型、纹饰一直延续于清代,成为传统的官窑瓷器品种。
此器口沿撇口,溜肩,圆腹,圈足,器形优美,通体施霁蓝釉,灯草口。据梁先生介绍,单色釉瓷器烧造时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器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口”。只见此霁蓝赏瓶釉面均匀、滋润,“灯草口”规整,底部修足整齐,露胎润滑,线条既敦厚又秀美,底部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在霁蓝釉上加蓝釉款,称为“蓝上蓝款”。
窑变釉是雍正时仿宋钧窑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因其釉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故而色泽变化万千,艳丽有加,极富观赏性,俗语有 “窑变” 之说。此类扁方体贯耳瓶是自乾隆朝开始流行的一种瓶式,仿宋官窑贯耳瓶变化而来,造型端庄典雅,颇具观赏性,自乾隆时期烧造以来,一直流行至晚清,是官窑传统品种。此式瓶应为清宫陈设插花器。正如袁宏道在《瓶史·瓶花之宜》中所云:“大率插花,须要花与瓶称,花瓶四五寸则可,如瓶高二尺,肚大下实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须折斜冗花枝,铺撒左右,覆瓶两旁之半则雅。”
这样的宝物,为何流入民间展转到此呢?为了探寻真相,楼益成便问他朋友这件器物的来历,据他朋友描述,这件器物是他从乡下一老农家里收得,花了300元钱,捡了个大漏!楼益成对这件瓷器爱不释手,非常想收藏这件瓷器,便问他朋友多少钱会卖,朋友此时也有些为难,不知如何开价,恰好,看见楼益成颈子上系了一块老玉,此玉是楼益成年前花1万多元买的,他朋友便半开玩笑的说:“要是你喜欢,我们就拿你那块玉交换怎么样?”。虽然楼益成非常喜欢他这块老玉,但此时出于对这件器物的喜爱,俩人一拍即合,于是店主便换来了这件器物。曾经有人愿意出5万想购得此器,但由于这件瓷器的造型非常,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被楼益成婉拒了。
公司运 用团队,博学多才的鉴定,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为广大藏家提供精细的一手资料为藏家提供真诚有效的收藏建议。同时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资源的全角度宣传,打造线上线下立体的宣传阵容,为海内外收藏家,艺术家搭建一个广阔的文化艺术品收藏交流交易平台,携手共赢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