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公分马褂木生长习性,鹅掌楸
-
面议
鹅掌楸,毛茛目木兰科鹅掌楸属植物。其为中国特有的植物,是濒危树种之一。
它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叶形如马褂,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两侧端向外;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色条纹,形似郁金香。 它生长快,耐旱,对病虫害抗性。鹅掌楸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其具有观赏、经济及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叶马褂状,长4-12(18)厘米,近基部每边具1侧裂片,先端具2浅裂,下面苍白色,叶柄长4-8(-16)厘米。
花杯状,花被片9,外轮3片绿色,萼片状,向外弯垂,内两轮6片、直立,花瓣状、倒卵形,长3-4厘米,绿色,具黄色纵条纹,花药长10-16毫米,花丝长5-6毫米,花期时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黄绿色。
聚合果长7-9厘米,具翅的小坚果长约6毫米,钝或钝尖,具种子1-2颗。花期5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产于陕西、安徽以南,西至四川、云南,南至南岭山地,主要有陕西(镇巴)、安徽( 歙县、 休宁、舒城、 岳西、 潜山、 霍山)、浙江(龙泉、遂昌、松阳)、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县、巴东、建始、利川)、湖南(桑植、新宁)、广西(融水、临桂、龙胜、兴安、资源、灌阳、华江)、四川(万源、万县、秀山、南川、叙永、古蔺、锡连)、贵州(绥阳、息峰、黎平)、云南( 彝良、大关、富宁、金平、麻栗坡),台湾有栽培。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病虫防治
马褂木病虫害很多,马褂木的主要病虫有炭疽病、白绢病。
炭疽病危害马褂木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多在主侧脉两侧,初为褐色小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黑褐色其外部色较浅,边缘为深褐色,病斑周围常有褐绿色晕圈,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病原为Gloeosporiumsp,属半知菌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盘圆孢属。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内含1-2个油球。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株及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从寄主的伤口或气孔侵入,在梅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严重。
药防:发病期喷施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10-18天1次,连续2-3次。 白绢病病症状为:先是受害苗木的根部皮层腐烂,而后地上部份萎蔫死亡。发病期为6--9月,7--8月为发病旺季,高温高湿、土壤沙性、酸性土及连作易引起发病。防治措施:苗木患病以预防为主,药物只能起控制作用。
1、在发病期,用5%石灰水或1%硫酸铜浇苗根,也可用每亩100斤石灰撒于圃地上。
2、增施有机肥:提高苗木生长,增强抗性,增生物。
3、进行轮作:有可能的话,苗木和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时间4-5年以上。
药用价值
鹅掌楸叶和树皮入药,味辛、性温。有除湿,散寒止咳的作用。主治痹痛,风寒咳嗽。临床应用:治因受水湿风寒所引起的咳嗽、气急、口渴、四肢微浮。以干树皮一两,加芫荽、山油麻(阴行草)各五至六钱,老姜三片,甘草三钱,水煎,冲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心材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皮垢分枝杆菌、白色念珠菌及黑曲霉等有效,进一步证明抗菌有效成分为去氢海罂粟碱。
外形特点
为落叶乔木,高度可达40公尺,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色,老树皮交错纵裂,小枝灰色或灰褐色;
叶形像马褂,长12-15公分,先端截形或微凹,两侧各有1个阔裂片,老叶背面有乳头状白粉点;
花朵杯形,直径五公分左右,花被片外面浅绿色,内面黄色,五月开花;
聚合果长7-9公分,翅状小坚果先端钝或钝尖,有种子1-2粒,九十月份果实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