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隔离式全自动洗衣机地巾清洗消毒机
-
¥168000.00
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YY/T 0506 .2016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SB/T 107862012)等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要求,以及医疗布草类型、成分、规格与克重的分析、布草的污渍性质分析、洗涤工艺对水质、化料、设备、主要工艺、洗涤程序、以及洗涤故障的处理选择,是医院洗衣房科学合理布局的主要依据。
对洗衣房的建筑布局控制、人流物流气流控制、设备控制、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杜绝医疗织物交叉污染渠道,均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
医洗厂/房设计理念及要求设计理念
A、设计规范化:应充分考虑洗衣房运营的效率、能源节约、以及环保政策合规。
B、规划化:从初立项到项目落地,整个过程需要化设计和测算。
C、工程系统化:无论是土建、还是设备设施的就位、安装,需要出具完善的施工系统图,确保工程的品质。
设计要求
A、要规划好“两区三通道”,即净区、污区、工作人员通道、医用织物接收通道、医用织物发放通道。
B、其次,要做到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C、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设置完全隔离屏障。使洗衣房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除分别开设通道门供人员进出和物品由污到洁运送外,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D、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宜选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卫生行业标准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是我国次发布,对医用织物洗涤场所建筑布局的要求体现了规范性、功能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隔离式双扉医用洗衣机在设计过程中,外部环境设计要求要优良,环境地理的位置、通风条件、采光条件等需符合卫生要求;内部环境的区域划分以及人流、物流通道与路径的设计既要通畅,又要达到卫生隔离与防范生物污染风险的需要;功能区域设计面积要足够,各功能用房设计要,应尽可能满足工作条件、设备安装条件等的需求,并预留扩容的空间。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各环节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为建设建筑布局规范化、装备现代化、管理精细化、技术精益化的医院洗衣房或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构建优良的基础。在验收过程中,需要水、电、汽等设施运行良好,消防和污水排放通过验收,以确保生产、消防安全和环保达标。
①整体要求:洗衣房建筑面积和硬件设施均应与医院的规模、性质、任务相适应,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
②功能要求:设有两区(污染区和清洁区)、两车(污车即回收车、洁车即下送车)、三通道(工作人员通道、织物接收与发放通道)。污染区内应设有医用织物接收与分拣间、洗涤消毒间、污车存放处和更衣(缓冲)间等;清洁区内应设置烘干间,熨烫、修补、折叠间,储存与发放间、洁车存放处及更衣(缓冲)间等。
③管理要求:分别设有人流、物流通道;物流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手术鞋易导致环境的交叉污染 医用手术鞋是手术室人员以及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更换的,在手术过程中经常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等,大大增加手术感染风险。
手术鞋清洗消毒机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致病性真菌和细菌芽孢,对于存在消毒不导致的交叉感染问题,有着显著改善和降低风险的作用;
稳定85-95℃高温消毒,A0值≥3000能更好地满足医用鞋湿热消毒的检测指标。
能够充分满足耐酸耐碱耐高温的严谨消杀要求,使得洗涤介质、温度、浓度等关键因素实现在洗涤过程的有效控制。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为切实做好手术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减少手术感染,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感染措施,降低手术室的无菌切口感染率 。充分发挥每一名医务人员组织、管理、协调、保障作用,使手术室感染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对手术鞋的集中消毒管理,一人一穿一消毒,既做到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不被污染,也了手术室环境洁净,对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手术鞋清洗消毒可以有效解决和降低由手术鞋清洗不干净消毒不所引发的感染。
为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有效消毒结果,配备医疗用品(手术鞋)湿热清洗消毒机可对手术鞋进行清洗、消毒、烘干一体化处理,即洗即用。
《医源性织物清洗消毒卫生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章节中明确规定:
选址
医疗机构内设置的医源性织物清洗消毒部门应为立区域,周围环境卫生、清洁,宜远离诊疗区域。
工作区域布局
按照医源性织物清洗消毒流程设置清洁区与污染区。清洁区包括:清洁织物的干燥、整理、质 检、修补、储存、发放以及清洁转运工具存放区域等;污染区包括:脏污织物的接收、暂存、分拣、清洗消毒以及脏污转运工具存放与清洗消毒区域等。
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应有实质性完全隔断,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应设有缓冲区。
工作区域内设施设备
应选用合格的洗涤和干燥设备,宜选择卫生隔离式洗衣脱水机和隧道式洗衣机,清洗 消毒设备应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根据《医源性织物清洗消毒卫生要求》中规定的操作规程要求,从医院回收的脏污医院纺织品应根据不同使用对象、使用功能、受污染程度、污渍性质分类处理。
遵循以下要求:
1、以下非感染性脏污织物应专机或分批单分类清洗消毒:患者衣裤、病床上用品等;工作人员工作服、值班床上用品等;手术衣、洗手衣、手术单等;地巾、布巾等;隔帘、窗帘、台布等。
2、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其他医用织物混洗。
3、宜选择热洗涤方法,主洗温度75℃,时间不小于30min,或 主洗温度80℃,时间不小于10min,或主洗温度90℃,时间不小于1min。主洗阶段A0值不小于600,根据医源性织物的脏污性质与程度做调整。
4、专机或分批单分类清洗消毒后的医源性织物,应分批、分类进行干燥与整理,或在的干燥与整理区域进行。
5、清洗消毒后的患者衣物、医护人员工作服、手术衣、手术单、地巾、布巾等医源性织物,应采用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的温度应不小于60℃。
2017年6月1日实施的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医院对负责医用织物洗涤的洗衣房的管理要求,其中包括洗衣房管理、人员防护要求,洗衣房建筑布局要求、织物周转库房、洗涤用水、设备及用品要求、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规范要求洗衣房中的洗涤设备应该是利用隔离技术,将双门卧式洗衣机或烘干机安装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使洗涤物由位于污染区一侧的舱门装入,洗涤完毕后从清洁区一侧的舱门取出的洗涤设备。
一、洗涤设备分类及装机量要求1、医务人员工作服,医务人员值班用布草;2、普通病房布草;3、污染布草(被人体排泄物,血渍等有可能污染的布草);4、传染性布草(可确认传染源,如传染病医院及传染科室的布草)5、婴幼儿布草;分捡后的布草按种类放入不同的洗衣机进行预洗,洗衣机装机量控制在总装机量的70%-80%,保留布草之间必要的充足的液流空间与适当的洗涤剂浓度反复冲击,剥离带走污垢,洗涤质量。避免装机量过大影响洗涤质量。
二、洗衣房工作区域的布局也做了要求:1)应立设置,远离诊疗区域;周围环境卫生、整洁。2)应设有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发放的通道。3)工作流程应由污道洁,不交叉、不逆行。4)分别设有污染区和清洁区,两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清洁区内可设置部分隔离屏障。5)污染区应设置医用织物接收与分拣间、洗涤消毒间、污车存放处和更衣(缓冲)间等;清洁区应设烘干间,熨烫、修补、折叠间、储存和发放间。洁车存放处及更衣(缓冲)间等。6)有条件的可在清洁区内设置质检室。7)各区域及功能用房标识明确,通风、采光良好。8)污染区及各更衣(缓冲)间设洗手设施,宜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9)污染区应安装空气消毒设施。10)清洁区应清洁干燥。11)室内地面、墙面和工作台面应坚固平整、不起尘、便于清洁,装饰材料防水、耐腐蚀。排水设施完善;有防蝇、防鼠等有害生物防治。
WS/T 508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对工作流程的要求
1、 分别设有污染区和清洁区,两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2、 在对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实施收集、分拣、洗涤消毒、整理、储存时应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交叉、不逆行。
WS/T 508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确保织物洗消要求
4、 保护操作员工
5、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