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叶白蜡树生产基地
-
¥100.00
白蜡树多为栽培,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甚广。也见于海拔800-1600米山地杂木林中。植株萌发力强,材理通直,生长迅速,柔软坚韧,供编制各种用具;树皮也作药用。落叶乔木,高10-12米;树皮灰褐色,纵裂。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柄长4-6厘米,基部不增厚;叶轴挺直,上面具浅沟,初时疏被柔毛,旋即秃净。
白蜡树的小叶5-7枚,硬纸质,卵形、倒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或稍大,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叶缘具整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无毛或有时沿中脉两侧被白色长柔毛,中脉在上面平坦,侧脉8-10对,下面凸起,细脉在两面凸起,明显网结;小叶柄长3-5毫米。
白蜡树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枝梢,长8-10厘米;花序梗长2-4厘米,无毛或被细柔毛,光滑,无皮孔;花雌雄异株;雄花密集,花萼小,钟状,长约1毫米,无花冠,花药与花丝近等长;雌花疏离,花萼大,桶状,长2-3毫米,4浅裂,花柱细长,柱头2裂。翅果匙形,长3-4厘米,宽4-6毫米,上中部宽,先端锐尖,常呈犁头状,基部渐狭,翅平展,下延至坚果中部,坚果圆柱形,长约1.5厘米。
白蜡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酸性土、中性土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耐轻度盐碱,喜湿润、肥沃和砂质和砂壤质土壤。生于海拔800-1600米山地杂木林中。产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多为栽培,越南、朝鲜也有分布。白蜡树迟于18世纪末期已引入印度、日本以及欧洲和美国。
白蜡树的修剪、整形是苗木促成到实现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苗木在栽植前对根系的修剪处理很关键。主要是缩剪破损的根系,使根系伤口平滑以利愈伤组织的形成,同时可防治根系腐烂。另外,苗木栽植前需要进行截干处理,可根据树苗的大小及工程需要灵活掌握,一般定干高度为2.8-4米,萌芽后,可任其生长。
初冬修剪时,在主干上选择3-5个分布均匀、长势旺盛的枝条做主枝,将其余分枝点以下的所有侧枝全部疏除,注意剪口要平,并对所留主枝保留40-50厘米长度进行短截。翌年,每个主枝上可保留2-3个侧枝,将其余侧枝全部疏除,所留侧枝长势一定要强壮。这样既树冠丰满,又通风透光,减少干枯枝的出现及病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