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黄连种子
-
¥0.20
如何培育黄连苗?
1、土壤
黄连多栽培于棕色森林土及灰棕色森林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栽培黄连的土壤具有以下特点: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一般含有机质7%~13%,具水稳定团粒结构,有缓慢释放养分的特点;土壤多为微酸性,PH值在5.5~6.5;含钾、氮丰富而缺磷,一般含钾15~350ppm,含氮120~170ppm(紫色土例外);土壤含水量大,有时达42%~47%。
因黄连为浅根作物,须根大部分分布在5~10cm的土层中,适宜生长的上层为腐殖质层、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下层为保水保肥力较强的壤土或粘壤土中,药农称之为“上泡下实”的土壤。
水分
黄连对水分有强烈的要求,因其叶片大而多,叶面积大,蒸腾量大,需要有较多的水分补充。黄连虽有强大的须根系,但根分布较浅,如表面土壤干旱,会直接影响黄连的生长发育,尤其在幼苗时期,或初移栽的连苗,干旱会降低其成活率。因此黄连喜湿润,忌干旱,尤其喜欢较高的大气湿度。主产区年降雨量平均在1300~1700mm,相对湿度70%~90%,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30%以上时,黄连生长较好。但如在排水不良、积水的土壤中栽培,土壤同期不良,根系发育不正常,也会引起黄连死亡。
肥料
黄连是喜肥作物,栽培年限又长,故栽培时施用大量肥料,特别是农家肥料及肥沃的腐殖质土。恩施太山庙、利川佛宝山、利川建南镇均采用本土栽培的方法,在黄连生长期每年追施大量的有机肥、腐殖质土及其他肥料。
黄连移栽后,会出现一些死苗,因此要适时补苗。
苗期黄连宜每2个月栽培除草一次,移栽后可每4个月除草一次。
苗期间伐后每亩地施稀释农家肥2吨,秋九月每亩地施牛粪200公斤。移栽两个月后,再次施用稀释的农家肥,当年秋季和次年春秋也施用追肥。肥料的用量每次都可以增加。
黄连在移栽初期应保持80%的郁闭度,然后每年减少10%的郁闭度。在黄连生长的全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光照条件,黄连的正常生长。
黄连是一味中药药材,它的味道很苦,但是它具有清热泻火、抗菌、保肝利胆的功效。因此很多农民伯伯都在种植黄连。那么黄连种植方法有哪些?黄连的品种分类有几种?大家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温度要求
黄连耐寒力强,性喜高寒冷凉的气候,不耐高温炎热气候,它的叶片能在霜雪环境变差常绿状态。它能耐零下10度的低温,在零下6度叶片能常绿,零下5度植株处于休眠状态,在50度以上,植株开始萌发新叶,10度时,新叶生长极快,而当温度25度,新叶生长缓慢。
黄连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我们建议选择富含有机物,腐殖质和松树固体的土壤。选择粘性的枯萎的黄泥或鳗鱼泥是不合适的。
种植黄连之前,请清洁公园以清理落叶,折断的树枝,杂草等,以防止病虫害扩散到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