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县销售新型超塑性镁合金供应新型超塑性镁合金
-
¥120.00
近些年,镁合金作为轻的结构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显著的轻量化潜力,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镁合金为密排六方结构,可开启的滑移系有限,导致室温塑性低、成形性差。近年来,大量研究工作基于合金化和加工方法,通过细化晶粒、弱化基面织构、促进非基面滑移开启、减轻或消除各向异性等策略,显著提升了镁合金的塑性。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选择合金化元素可调控第二相的种类和含量,采用合适的热机械加工可有效调控第二相的尺寸和分布,为高强塑性镁合金的可控制备奠定了基础。
通常,合金化可起到强化基面滑移、激活非基面滑移、加速交滑移、弱化基面织构及细化晶粒等作用,从而减少基面与非基面滑移间CRSS 差值,提升镁合金塑性。然而,对于大多数镁合金而言,仍难以实现强度和塑性的同步提升。为了获得高强塑性镁合金,一方面可通过巧妙的合金成分设计结合加工工艺,充分发挥溶质原子合金化作用。例如,提升凝固冷却速度或采用压力成形促进过饱和固溶体形成,过饱和溶质原子不仅可产生额外的固溶强化作用以提高强度,还可以强化软变形模式(基面滑移或孪生)、促进非基面滑移开启以提高塑性。此外,采用新型加工工艺,通过巧妙设计并调控镁合金微观组织,亦可实现强塑性同时提升。近期研究发现引入异构/混晶、梯度/层状异质结构、形成高密度纳米析出相/团簇和纳米孪晶是实现金属结构材料(包含镁及其合金)强塑性同步提升行之有效的策略。总之,充分发挥元素合金化作用并引入异构组织,有望为发展高强塑镁合金及其应用开辟新道路。
AZ31合金的实验数据与位错爬升蠕变方程吻合良好,并提出了AZ31在673 K时考虑扩散、位错蠕变机制和晶界滑动的蠕变变形机理。然而,由于缺乏关于AZ31合金晶界滑动作用的实验信息,因此无法详细确定蠕变速率方程中的所有参数。
剧烈塑性变形技术[5]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镁合金加工中的应用为研究这些具有细晶甚至超细晶组织的合金高温行为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