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浅绛彩瓷器哪里可以鉴定
-
面议
甲午战争以后,为浅绛彩瓷器的后期,是浅绛彩瓷器的蜕变时期,当时的作品大多属于广义上的浅绛彩瓷器,这一时期除了保留纯粹浅绛彩瓷器的精髓外,画工有分工合作的现象、画意略有匠气等特征。这一时期的瓷画师群约有280多位,他们中间较为代表性的较为瓷画家也有50多人,他们是汪友棠、徐善琴、喻春、何明谷、洪义顺、剑华、江朝宗、蒋润之、金绍斋、李鼎臣、刘芳谷、罗传元、罗仲林、马庆云、闵丹臣、潘植南、钱仙槎、沈焕文、孙朗泉、唐子桢、涂子清、汪野亭、谢鹤龄、许达生、杨紫卿、叶巽斋、张肇源、周达和、周筱松、宝文、戴裕成、高恒甡,王琦、何子林,雷光亨、雷桂泉、汪晓棠、毛子彝、汪佩璋、汪永泰、徐品馨、许逢生、杨素卿、胡森甫、黄乾生、黄汝铭、江寿堂、潘匋宇、吟浦、余鸿宾等.
从地域分,以徽州画家为主体。不同地域的画师共同筑就了浅绛瓷画艺术的辉煌。在浅绛彩瓷画师的籍贯研究中,我们发现,以两个地区为集中。除江西本土人士之外,以古徽州人为多,成就也高。目前发现的550余人中,明确可考的徽州籍画师达50多人,富的“三大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都是安徽人。其中程门、金品卿是黟县人,王少维是泾县人。来自古徽州的画师,还有黟县的程言、程小松、汪藩、汪章、程焕文、吴友兰、汪友棠、何明谷、钱仙槎、孙朗泉、胡仲贞,休宁的有程友石、仙哉、歙县的蒋玉卿。胡夔、鲍小竺,婺源(今属江西)的俞子明、许品衡、少轩、余鸿宾、胡崑,绩溪的江炳文,太平仙源的焦佩兰、余子和,另外汪照藜、方家珍、戴裕成也是古徽州人,但详细籍贯不明。他们吸收了徽文化特别是“新安画派”的精髓,在瓷器上将“新安画派”文化发扬光大。在徽州籍画师群中,有父子,有师徒,更多的是土生土长的相亲。这个特殊的群体成为当时浅绛彩瓷器创作的中坚。相对于阵容强大的安徽籍画师,江西本土的画师队伍也蔚为大观,有籍贯南昌的罗旸谷、万子铭。熊松山、敖少泉,籍贯高安的陈子常,籍贯黎川的徐善琴,籍贯新建的藜瑛,籍贯景德镇的张青明,籍贯波阳古南的李金章、马庆云、余玉田。陈子明、徐子祥、安九氏等。除徽州籍和江西本土籍画师群外,当时还有全国各地的画师齐聚景德镇。如江苏江都的顾海林、浙江平湖的王绶章、四川的周筱松等,还有全国各地到景德镇供职的官员,他们共同把各个流派的绘画艺术带到瓷器之上,了浅绛彩瓷器百花齐放的局面。
清光绪 浅绛彩花鸟山水双耳海棠式瓶
尺寸:高30cm
估价:RMB 30,000
成交价:RMB 1,322,500
北京翰海2017国有文物单位交流会拍卖会
这种所谓的“新粉彩”画瓷法,是画面相对出新、技法相对出奇于传统的一种粉彩画绘的方法,因此也有人将此称为现代粉彩。由于“新粉彩”色彩比浅绛彩更为丰富和华丽,使得这种彩色瓷一问世就获得了富裕市民的欣赏,从而有了比浅绛彩瓷更为广阔的商业市场。
清光绪 浅绛彩人物象耳瓶
尺寸:高:43cm
估价:RMB 8,000
成交价RMB 1,207,500
北京翰海四季(第87期)拍卖会
在以后的“月圆会”、“珠山八友”中,有几位在清末就崭露头角的瓷画艺术家成为了这种“新粉彩”的奠基人和者。就在这几位“新粉彩”奠基人和者成为“新粉彩”画派先导的同时,他们在瓷器上的彩画作品也为清代景德镇彩色瓷艺术增添了后一抹余晖。
程门是公认的浅绛彩大家,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其艺术水平亦有清季到今的鉴赏家的肯定。
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民国初年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追古人,现今传世程门作品多以浅绛彩瓷为主,也有少量青花瓷器。
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在文物商店中有许多这类浅绛彩瓷器,当时许多人都不认识这类瓷器,国家博物馆和民间都少有收藏。文物店在销售中几乎是成批的销售。
后来,少数人意识到了它的收藏价值,开始有选择地收藏。上个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瓷器的认识,浅绛彩瓷的价格开始不断升温。现如今,精美大家之作的浅绛彩瓷器已经不能小看了,看看拍卖成交价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