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圆雕定做
-
面议
程序
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
“打坯”是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大型的圆雕作品,还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订完“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
“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能符合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的“透视”。
镂雕
镂雕细坯,这道工序是为纠正前道工序的不足并加强细节部分的刻画。可使用较小的平凿与圆凿,一是用肩顶,二是用手推(即执刀戳坯),依次刻出人物形体结构,脸部特征表情和衣纹的虚实关系,尤其是在处理人物衣裙方面,讲究虚实、动静、湿干、曲直、聚散、挂垂等表现方法。
修光
这是一道的工序,是在细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修光的任务是把不需要的刀痕凿迹修去,同时把各个部分的细微造型刻画清楚,力求达到光洁滑爽、质感分明的艺术效果。修光的工具使用小平刀、小圆刀、三角刀等。
圆雕产品种类很多,多数以单一石块雕塑,大型塑像也有由多块石料组合而成的。圆雕作品,有可置于掌心、指间,小似果核的微型雕品,如个体只1厘米口含滚动小石珠的“袖珍石狮”;有薄似蝉翼,轻如纸片且可飘浮于水面的“荷花碗”;有巧夺天工双层,甚而多层造型的“灯笼”、“龙柱”、“石狮”;有硕大无比、重逾千吨的《郑成功》、《天上圣母》等塑像。
我国的精美的圆柱石雕在文化除了具有图腾性质和纪念性的华表、墓表之外还有许多寺庙中宣扬宗教教义、经文的石雕圆柱文化,到了近现代石雕圆柱文化除了纪念性之外更多的作为宣传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等的载体而出现。
圆雕的大致步骤为:对石料进行粗处理,先出坯子,除掉多余的部分;然后依据图纸等实际设计的所雕形象的部位比例,将圆雕的大体概括勾画出来;之后开端打制,沿概括线用凿子等凿刻出外形;后,在原来打制的基础上勾画细致线条,而且用磨头,剁斧,扁子等把石雕产品休整洁净。浮雕艺术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归于半立体形的雕琢。浮雕是在石料外表进行雕琢,让石料具有立体感,使图画浮凸于石面。浮雕能够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雕琢形势比较单一;高浮雕则是多层次造像,内容相对浅浮雕繁复,更多选用透雕办法。浮雕用于修建物的墙面装修,以及寺庙的龙柱,抱鼓,御道等,在石雕中使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