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轧制镁合金价格一吨
-
¥120.00
轧制是生产镁合金板材的主要方法之一,可灵活生产不同厚度和宽度的板材。轧制是塑性成形方法中制备镁合金板材经济有效的方法,轧制过程可以细化晶粒,改善组织并显著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多年来已经发展了许多种轧制技术。然而,目前镁合金板材轧制技术还不成熟,轧后板材各向异性高,冲压成形性差,边缘开裂严重,材料利用率低,因此,需要通过研究镁合金板材的轧制方法来促进镁合金发展。
镁及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高度高、导电性和导热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和减震能力强、机加工性能好以及易回收等一系列的性能,被认为是“21世纪具有发展前途的绿色金属材料。长期以来,镁及镁合金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汽车等领域,能够有效地减轻结构件的重量,节约能源和减轻环境污染。
特别是变形镁合金板材不仅具有的综合性能,而且还可以通过冲压等二次成形方法来制备各种形式的产品,表现出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纯镁及大部分镁合金都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并且其轴比(c/a)值接近理想的密堆值,合金的晶格对称性低,普通条件下可以启动的滑移系较少。因此,采用常规轧制技术生产镁合金板材时,存在轧制工艺流程长、成品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并且板材在轧制过程中还容易形成强烈的(0002)基面织构,大部分晶粒的(0002)基面都与轧板表面平行。具有该种织构的镁合金板材在二次加工时,由于基面处于硬取向,基面滑移和拉伸孪生都难以启动而容易开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结合高温轧制、特殊轧制或晶粒细化的方法,并且还要对轧制温度、轧制道次、变形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来减弱基面织构的程度。目前,国内外有关镁合金加工成形工艺的研究仍然很缺乏,已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AZ和AM系等镁合金,这将影响变形镁合金的拓展与应用。因此,对镁合金板材轧制成形工艺的系统研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镁合金薄板是压力轧制挤压板,具有细化晶粒结构、密度小、质量轻、强度高、延展性能好等优点;可以满足室温冷冲压、锻压或其他冷加工所具备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要求。
近些年来,航空、航天、汽车、3C产品以及等领域对镁合金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其力学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2],传统铸造镁合金已经渐渐无法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采用挤压、轧制、锻造等塑性加工工艺生产的变形镁合金产品,由于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多样化的结构而越来越受到重视[3-4]。其中,轧制作为镁合金塑性加工的重要手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多种轧制方法。这些轧制方法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提高板材性能:(1)细化晶粒提高塑性[5-6]。研究表明,晶粒尺寸小于10μm时,镁合金将体现出良好的超塑性[7-8];(2)降低织构强度,减小各向异性程度[9-10]。镁合金板材各向异性程度高,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和延伸性能)不平均,通过控制织构降低各向异性程度,可有效的提高板材性能。
热轧除变形量大,工艺简单,利于工业化大生产的优点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温度过高不利于控制板形和表面光洁度,力学性能较低等。而应用冷轧工艺可以有效克服上述不足,通过控制变形量和退火,可得到尺寸精度高、力学性能好的薄板。
镁合金冷轧板材组织中主要为粗大的晶粒,且晶粒内部有大量孪晶。这是因为室温下镁合金可开动的滑移系少,要依靠孪生,主要是锥面孪生才能发生变形。冷轧细织的细化主要通过退火静态再结晶来完成。退火时,再结晶晶粒在原始晶粒边界形核长大,取代粗大的原始晶粒,得到细小再结晶组织。镁合金冷轧后板材具有较高强度,但伸长率较低,通过适当退火,也可提高冷轧板材的塑性。
冷轧AZ31镁合金织构形态与热轧织构有显著的区别,其基面的织构极密度分布呈现双峰形态,与热轧的相比,强度上冷轧板材的基面织构强度更高。过程为:室温下基面滑移系难以开动,晶内诱发了孪生,改变了孪生部分晶体基面的取向关系,使孪生体内的基面滑移系得以开动,塑性变形继续进行,并产生二次孪晶:这一系列复杂的变形终使得基面的取向偏离板材的法向,形成基面织构的双峰特征。冷轧织构退火后分布规律没有太大变化,仅强度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