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白玉十二生肖摆件现金交易古董现货交易
-
面议
老玉必有许多证据
沁色也是古玉老相的特征(图四)。玉器长年埋于地底发生质变,而让周遭其他元素离子渗透而入,造成颜色的变化,叫做「沁色」。古玉受沁并不影响它的质地质感,它也会有油光包浆的,而且越盘越温润。好的沁色有好的色泽和通透感,自然能增加古玉器的赏玩价值。沁色和「留皮雕」(图五)、「提油」(图六)有很大的不同。是出土的老古玉才有机会受沁,留皮雕只是玉器雕制时,保留原石部份不同颜色的表皮,做为玉器的一部份。「提油」简单说就是做色染色。这两者并不能表示老相,虽然古玉器有时也会有这般的做法,这是初学者容易混淆的地方。
唐代的提油玉鸟
器型、雕工、纹饰都可以透露一些老相。我国制作玉器的历史相当悠长,各时代的风格工艺水平也不同。琢玉工具的不同,雕琢出来的产品自是不同。也老式工匠以老工具,用生命雕琢,才有朴拙扎实的气韵。当今科技工具如电钻、电刀、雷射的仿古产品,乍看华丽有余,但总觉内涵气韵不足。观赏古玉以逻辑思考,有时设想身处不同时空来探索,则对古文明的结晶会更有另一番的体认。
于是,熟便成了我们玩玉人喜欢的感觉,有些和田玉籽料,也能出现熟的感觉,这跟古玉是一样的。和田玉以温润著称,虽然,真正达到羊脂级别的和田玉,少之又少,但并不影响人们对玉质洁净、润泽的追求。
找到了古玉的熟,也就能准确把握古玉的味道与神韵,这是一项技能。看多了真品,体会到了熟,是全新的开始,真正走上鉴玉的道路。
即便是社会劳动生产力再不发达的年代,你不能不惊叹古人对于华丽的追求同样是那样的耐心和那样的虔诚。
简约之美
《庄子·天道》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便道出了简约之美的本质。
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明简约之美是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它要求创作者具备深厚的美学感悟和艺术积累。这在作为艺术品的古玉身上,同样可以得到验证。
切莫一生只做“白痴族”
所谓“白痴族”是指那些推崇白玉近乎痴迷的一类人。这类人目前在玉器收藏者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客观事实注定了他们以投资赚钱为目的,对古玉文化的传播起不了多大作用。
这是因为,白玉在古玉中的比例实在太少,从中古到高古呈递减趋势,由此也决定了这一部分收藏群体多数只能围绕着“明清玉”打转。而玉文化的精髓绝不是“明清白玉”所能表达的。由此看来,不玩中古、高古,不算真正的玩家。
古玉真伪不仅仅看工
因为你眼里的“机器工”很可能就是误导你的错觉。可以说,谁都没见过古人治玉用的是什么样的工具。古人与古人在信息流通不畅的年代使用的工具未必一样。
“汉八刀”的犀利,“双钩碾”的婉转流畅一点不逊色今天的机器。良渚玉琮的钻孔技术可以说让现代的钻孔工具汗颜。
你可以怀疑你的知识与经验,但你不要去怀疑古人的能耐。什么U型是新工,V型是老工,如果以此“断言”真假,这本身就是在“扯淡”。古玉鉴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靠的就是“以工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