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寺庙石雕佛像厂家佛像石雕
-
面议
我们常常可以在宗教寺庙中看到形态各异的石雕佛像。我国的佛教历史悠久,佛教文化自传入以来已经有成百上千年;我国的宗教文化场所犹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在寺庙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石雕佛像;佛像雕刻艺术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常见的有石雕佛像和木雕佛像等。这些石雕佛像是石雕工匠们根据佛经里的记载,运用各种石材秉着虔诚的心意恭造出来的石雕艺术品。
石雕佛像造像顾名思义就是各种材料塑造佛像的形象,石雕佛像造像起源很早,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石雕佛像造像随各地域的风格几经变迁,直到思想的融入,佛像在雕刻艺术形式上才显现出灿烂的光芒,由此便产生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石雕佛像造像艺术。可以说,石雕佛像造像几乎能支撑起古代雕塑艺术体系,是千年华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佛教为什么要造像?造像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这要从佛教名词“相”与“非相”说起:“相”,佛家指事物能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及意识)所认识的特性,也就是说,能表现于外,可以观察描写的各种特征。而“非相”就是诸法空性。也就是说,佛教讲究所有事物都是和合而成、既不坚固、也不究竟的,因此佛家都强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因此,自唐朝开始后,寺庙石雕佛像多以胖为美,石雕观音菩萨像也从这个时期开始变得身材丰满富态,表情庄严慈悲。同时,这一时期的寺庙寺庙佛像还有很多细节,他们更注重一些实用性,摒弃了一些并不常用的佛像,大多以一些主佛为雕刻对象,常见的有石雕如来佛、石雕观音、石雕释迦摩尼佛等等。
石雕佛像是寺庙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走进寺庙遁入佛门风光,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石雕。庄严慈悲的石雕佛像不仅将寺庙文化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而且人们通过对佛像石雕的了解,也能将佛教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寺庙石雕佛像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例如石雕观音、石雕如来等;还有一些是我们十分陌生的,比如石雕大势至菩萨,石雕药师佛等等。
佛像石雕的种类之三是明王类,这种类别的石雕佛像相对而言比较不常见;包括不动明王、金刚夜叉等;是护持国土,保护人民的神明。石雕佛像的种类之四是天人神像类,形象较威猛的有四大天王、梵天、帝释天等,另外还有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十六善神、观音二十八部众等。这些石雕佛像中的男性天神,大多手持剑戟、身穿甲胄、勇猛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