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水平衡测试服务合同节水
-
面议
通过水平衡测试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单位用水现状。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获取准确的实测数据;
2、对单位用水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依据掌握的资料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有关用水技术经济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规划;
3、找出单位用水管网和设施的泄漏点,并采取修复措施,堵塞跑、冒、滴、漏;
4、健全单位用水三级计量仪表,既能水平衡测试量化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
5、可以较准确地把用水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用水单元,把计划用水纳入各级承包责任制或目标管理计划,定期考核,调动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
6、建立用水档案,在水平衡测试工作中,搜集的有关资料,原始记录和实测数据,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套完整详实的包括有图、表、文字材料在内的用水档案;
7、通过水平衡测试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单位节水管理节水水平和业务技术素质;
8、为制定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量指标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节水型高校建设相关政策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水规划与定额管理
- 要求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规划,明确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目标。
- 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根据高校的不同功能区域和用水类型,确定合理的用水定额指标。
2. 节水设施建设与改造
- 鼓励高校推广使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如节水型器具、智能水表、中水回用系统等。
- 对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提高供水效率。
3. 宣传教育与培训
- 规定高校要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开展节水主题活动,提高师生的节水意识和参与度。
- 组织节水培训,培养师生的节水习惯和技能。
4. 监督考核与奖励机制
- 建立节水监督考核制度,对高校的节水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 对在节水工作中表现的高校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高校积极参与节水型高校建设。
5. 资金支持与政策优惠
- 可能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高校节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 给予节水型高校在水资源费征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例如,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中就提出了推动高校开展合同节水管理,提高高校节水水平的要求。各地区也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来推进节水型高校的建设。
节水型企业政策通常是为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推动企业采取节水措施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激励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水型企业政策方面:
1. 用水定额管理:为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设定合理的用水定额,企业用水量超过定额将面临限制或惩罚。
2. 水价政策:实行阶梯水价,用水量越大,单位水价越高,以此激励企业节约用水。
3. 节水技术推广: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并可能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
4. 节水评估和认证:建立节水型企业的评估和认证体系,对达到节水标准的企业给予荣誉称号或政策奖励。
5. 水资源费征收:按照企业的用水量征收水资源费,促使企业重视水资源的节约。
6. 节水指标纳入考核:将企业的节水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等相关考核指标,影响企业的评级和发展。
7. 监管和执法:加强对企业用水的监管,查处违规用水行为,确保企业遵守节水规定。
8. 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改造项目和技术研发。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节水型企业政策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内容会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导向进行调整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