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供应高聚物注浆料施工方式
-
面议
路基病害是长期困扰铁路和公路等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顽疾,遍布于全国各地。重复荷载作用以及雨水渗入滞留常导致路基土空隙应力的消散以及粉体细颗粒的流失,引发路基翻浆冒泥和沉降病害,导致线路变形,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进行整治。铁路和公路路基病害整治的常用方法是采用水泥注浆法加固,水泥注浆法具有材料便宜、工艺简单的特点。但是,水泥浆制浆作业不仅需要较大的场地,还涉及到废液处理等环保问题,尤为关键的是水泥浆注入后常需要十多小时的固化时间,要求交通中断的时间较长,是日益繁忙的交通运输所不能接受的,且对路基的渗漏水防治效果不明显。因此,研究能大幅度缩短加固时间的新材料和简化施工的新工艺。
维修道路时,则需要将材料注入几个不同深度或特定深度的路面结构中,注射压力较小且可保液态树脂在发生膨胀前流向路面下松散、脱空的各个部位。固化后高聚物材料的作用力由路面自身荷载决定,无需额外力的施加。混合树脂发生反应后,体积会成倍增大,膨胀速度可避免在地下分散高聚物材料。一般情况下,高聚物材料膨胀程度同其阻力大小相关,阻力小的方向,膨胀程度更大,所以,在土基软弱的地方往往流入的高聚物材料会较多,且高聚物材料可压密该处。直至土基都被压密。
抗疲劳性能指在公路路面高聚物注浆材料除承受上部结构的静荷载,还需承受公路上行驶车辆产生的动荷载,虽在公路运营中其动荷载通常≤0.1MPa,但高聚物注浆材料在多孔结构中,应重视起动荷载的稳定尺寸。有资料采用MTS试验机对其材料进行各种应力的疲劳测试,加载频率4Hz,试样尺寸:准150mm×50mm。疲劳测试次数达1000万次。试验结果显示,提高大应力,会相应的增加其动变形。对高聚物注浆材料而言,即使其实际运营中承受的荷载超过其2倍,在1000万次疲劳测试后,其疲劳变形也不大。
高聚物注浆材料为高分子材料,其性能直接表现在老化后强度保持率上。利用湿热老化试验对高聚物注浆材料进行检验,以测试其耐老化性能。结果显示,湿热老化龄期越长,高聚物注浆材料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保持率均不断下降,若老化周期为14d和56d时,其压缩强度保持率分别是93%和82%,拉伸强度保持率则分别是92%和83%;当高聚物注浆材料进行90d湿热老化后,其拉伸强度、压缩强度保持率均超过70%,说明高聚物注浆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
聚合物水泥注浆料是一种以高强度水泥、聚羧酸类超塑化剂、多元矿物质材料为主要改性组分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具有流动性好、微膨胀、有一定韧性、与混凝土粘结力强、防腐耐久的特点,适用于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大于3mm以上裂缝的灌注修补及外包钢加固等。
与传统的开挖回填方式相比,高聚物注浆技术具有工作面小、快速通车等优势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施工过程中无垃圾、无扬尘、噪音小,实现科学施工、绿色施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