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2至3米高,金镶玉竹苗圃
-
面议
金镶玉竹为散生竹,秆约4-10米,直径2-5cm,在直径较小的竹基部偶有2~3节呈“之”字形曲折,非常有趣。在嫩黄色的竹竿上有一道碧绿色的浅槽,青翠如玉,位置节节交错,远远望去就像“金条”上镶嵌着“碧玉”。幼竿有白粉和柔毛,用手触摸会有粗糙的手感。
金镶玉竹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也十分丰富,或栽于盆中与山石搭配成景;或栽于建筑周边,鲜亮的金黄色与飘逸的姿态与亭台楼阁形成强烈的对比;或栽于水边,形成动静相宜、虚实相映的韵味。
竿高9米,粗4厘米,金黄色,除分枝一侧的宗槽绿色外,有数绿色纵条,新杆密被脱落性细毛;秆环与箨环均微隆起,节下有白粉环。叶片长7-15厘米,宽1-1.5厘米。笋期四月下旬-五月上旬。秆色泽美丽,栽培供观赏。
灌溉抗旱:观赏竹类喜温暖湿润,笋期更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有"雨后春笋"之说。新造竹林如遇笋期干旱应浇水抗旱,力争幼林早发发好。.在观赏竹布景当年夏季,旱情严重,将严重影响成活率和幼苗生长,也浇水抗旱。浇水可于早晚进行,要浇透浇足,并在母竹周围铺些稻草,保湿降温。
拱形或截形,边缘生淡绿色或白色纤毛;捧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外翻,微皱曲,绿色,但具桔黄色边缘。末级小枝有2-5叶;叶鞘几无毛或仅上部有细柔毛;叶耳及鞘口缝毛均发达;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 6-13厘米,宽1.1-1. 2厘米。花枝未见。笋期5月中旬。
秆高10-15米、径8-10厘米,淡绿色。枝下各节无芽,秆环平,但分枝各节则隆起。全秆各节箨环均突起,新竹无毛,微被白粉;老竹仅节下有白粉环。节间具猪皮状皮孔区,秆箨密布褐色斑点或斑块,先端截平,边缘具较粗须毛,无箨耳和繸毛。箨舌紫绿色,箨叶带状披针形,平直、下垂,每小枝有2-6片叶,披针形,翠绿色至冬季转黄色。盛笋期5月中旬,生笋味微苦,熟笋无苦味,味淡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