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商家联系方式
-
面议
形态特征:
乔木,在原产地高达30米,胸径90厘米;树皮灰褐色或暗红褐色,纵裂成鳞状块片剥落;枝条每年生长3-4轮,春季生长的节间较长,夏秋生长的节间较短,小枝粗壮,橙褐色,后变为褐色至灰褐色,鳞叶上部披针形,淡褐色,边缘有睫毛,干枯后宿存数年不落,故小枝粗糙;冬芽圆柱形,上部渐窄,无树脂,芽鳞淡灰色。针叶2-3针一束并存,长18-25厘米,稀达30厘米,径约2毫米,刚硬,深绿色,有气孔线,边缘有锯齿;树脂道2-9(11)个,多内生;叶鞘长约1.2厘米。球果圆锥形或窄卵圆形,长6.5-13厘米,径3-5厘米,有梗,种鳞张开后径5-7厘米,成熟后至第二年夏季脱落;种鳞的鳞盾近斜方形,肥厚,有锐横脊,鳞脐瘤状,宽5-6毫米,先端急尖,长不及1毫米,直伸或微向上弯;种子卵圆形,微具3棱,长6毫米,黑色,有灰色斑点,种翅长0.8-3.3厘米,易脱落。
适生于低山丘陵地带,耐水湿,生长势常比同地区的马尾松或黑松为好,很少受松毛虫危害。
造林要点
根据湿地松的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进行选地。湿地松为喜光、不耐荫的强阳性树种,需充足的光照条件。在原产地的分布区属亚热带季润气候类型,该树种又是一个喜温暖湿润、适于夏雨冬旱的亚热带树种,适生地平均气温16~23.2℃,对气温的适应性较强。湿地松是具有外生菌根的喜酸树种,pH值一般要求在4~6之间。湿地松深根性、侧根粗而密,主要分布于根基下30 cm的深度范围内,要求0~40 c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如土壤粘重板结,其生长就受到影响。湿地松喜湿不耐渍,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宜选择低山丘陵区山体中、下部,坡度小于20度,坡向为全坡向,土层较深厚(不低于50cm),排水、肥力中等,采伐迹地应对采伐剩余物及杂灌进行清理。
间伐时间及强度依初植密度、培育目标、立地条件而定,湿地松优良家系纸浆材林的合理经营密度:在中等立地(12指数级,下同)上,初植密度为1300~1400株/hm,林分不间伐,轮伐期为16~14年;或为1600~1700株/ hm,林分在8年生时实施一次间伐,强度为30%,轮伐期为17~15年;在高等立地(16指数级以上,下同)上,初植密度为1500~1600株/ hm,林分在7年生时实施一次间伐,强度为30%,轮伐期为15~13年。建筑材林的合理经营密度:在高等立地上,初植密度为1600~2000株/ hm,林分在7年和14年生时实施间伐,强度分别为40%、30%,轮伐期为20~18年;中等立地上,在提高经营水平的前提下,培育建筑材的初植密度为:1300株/ hm,林分在10年生时实施间伐,强度宜为40%,轮伐期为23~21年。
病虫害防治
湿地松优良家系其抗病虫害能力强,只要选择好适生且丰产的立地与气候区,一般很少有病虫害发生。但有时也有病虫害发生,一般是由选地不当或立地太差引发病虫为害。常见的虫害有:松梢螟、松梢小卷叶蛾、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褐天牛等,常见的病害有:松针褐斑病、松梢枯病、松赤枯病、松落针病等。若发生这些病虫害应及时进行相应的防治。
害虫防治方法有:释放天敌昆虫或喷洒80%敌敌畏1000倍液、90%敌百虫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倍液等杀虫剂1~2次;小面积防治采用传统的点灯灭蛾也是较好的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方法有:用多菌灵、波尔多液和百菌清等药品进行喷洒防治。同时,通过修剪病梢、间伐病株以及使用烟剂进行综合防治。
地松属亚热带树种,适宜于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区。强阳性树种,喜光,不耐庇荫,适生于海拔300米以下,地形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岗地、台地。 根系发达,抗风力强,在原产地和我网东南沿海都是重要的防护林骨干树种,但不耐海水侵蚀。要求土壤酸性至中性,pH值3.8~6.8。
根系具内生及外生菌根,耐水湿,耐土壤贫瘠,具一定的耐旱能力,在水土流失严重的粗骨红壤地区、红土丘陵地区、养分含量很低的沿海沙地以及季节性排水不良的低地均能生长,可作为贫瘠土壤的造林树种。
湿地松既可做木材又可观赏,种湿地松大概分几点:
:买回来的营养袋,要要把塑料膜撕掉,注意别把土搞松散,再挖个坑,把坑淋湿透,再把苗放下去,注意泥巴覆盖根上一厘米左右即可,湿地松苗种直,再把泥巴踩实。如果没有下雨,还要个把星期要淋水,有水是树苗成活的的前提条件。
第二:树苗种了个把星期要去巡山,检查下有没有死苗,病虫害搞死的,如果有,再把苗补上。
第三:种后三年的管理,三年内要除草,施肥,要把树苗周围搞干净,不能让杂草高过树苗,这样才利于树苗见光通风,每年清除藤蔓,别让藤蔓绕树,这样不利于树成长,树苗枝多也要修枝,要适当把侧枝砍了,以便营养充分吸收。
第四:树的病虫害防治,对症下药,也可以在每棵树上扫上石灰水,以防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