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柳树基地,西湖垂柳
-
¥90.00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我国历史上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据说源于《诗经》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有人说是因为“柳”和“留”谐音,表示挽留惜别之意。因柳树这一文化内涵,古代民间就形成了折柳送别、折柳寄远的风俗。许多古诗对此有细述。古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东去的人多到此惜别,折柳枝赠别亲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杨柳常作为柔美的象征。古代人认为柳属于“阴类”,而满族更是明确地以柳叶来代表女人,把柳树作为始母神虔诚供奉。在我国的语言文字里,柳多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如把女子的细腰称作“柳腰”、女子的秀眉称作“柳眉”等。这在古典诗词里描述颇多,如中唐诗人韩屋“柳腰莲脸本忘情”、晚唐诗人白居易“芙蓉如面柳如眉”等。
柳树是我国乡土树种,也是传统绿化树种,喜光耐湿,适应性强,枝叶翠绿,姿态优美,受人喜爱,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我国柳树资源为丰富,利用柳树绿化城乡的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而又特的文化内涵,柳树在园林绿化方面具有多种应用途径。 在我国南方,常把杨柳并称。关于杨柳并称的来历,历史上有相关的典故。公元605年,隋炀帝在通济渠上泛舟巡游,时值盛夏酷热难耐,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在渠岸种上垂柳,不仅可以遮阴,还能保护河堤。隋炀帝闻听大喜,便令百姓在渠边种柳,他也亲手种了一棵,并御笔赐柳姓杨。从此,柳树就有了皇帝的姓氏、杨柳的称号。唐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从长安带去柳苗植于大朝寺周围,用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经济价值 因为柳树本身树皮方面比较具有感觉,在材质方面可以做一些器具,或者是造纸的原料,同样柳絮也可以去做枕头和椅垫儿,多种不同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经济方面的价值。柳条枝可以编提篮,还有台框,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一些作用,木材色白,而且韧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