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翅果油苗种植指导
-
面议
翅果油树诞生于几百万年前,是与恐龙同时代的“超级古物种”。一株株的植物熬过了无数天降的劫难依然存活了下来,可见它的坚韧和强悍,所以后世人们称之为“砍不死的树”。现今,山西省乡宁县有一棵树龄超过600年的古树,历经多次雷劈,树干已经炭化,仍枝叶繁茂,开花结果,被当地称为“神木”。
翅果油树由于分布地狭窄,种群数量,零星分布,并且果实结果率低,结构特殊不利于萌芽,再加上人为砍伐,使得翅果油树面临濒危境地,因而在199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植物(批)》中,保护级别为国家Ⅱ级保护;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级别为濒危。
翅果油树(拉丁学名:Elaeagnus mollis Diels)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直立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0米,胸径达8厘米,芽球形,黄褐色。叶纸质,稀膜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叶柄半圆形,花灰绿。色,下垂,芳香,花梗被星状柔毛,萼筒钟状,裂片近三角形或近披针形,花药椭圆形,花柱直立,果肉棉质;果核纺锤形,栗褐色,子叶肥厚,含丰富的油脂。4-5月开花,8-9 月结果。
翅果油树具有奇特的生命力,山西省乡宁县人称为“刀砍不死,雷劈不倒”,正因如此,翅果油树才能历经200万年沧海桑田,顽强繁衍至今。山西省乡宁县尚存一棵被称为“神木”的古树,树龄超过600年,遭多次雷击,树干已经碳化,依然生机勃勃、硕果满枝。
翅果油树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是经第四世纪冰川作用后残存下来的中国特有的古生物植物,仅在中国陕西、山西两地有少量分布。
翅果油苗落叶直立乔木或灌木,高2-10米,胸径达8厘米,幼枝灰绿色,密被灰绿色星状绒毛和鳞片,老枝绒毛和鳞片脱落,栗褐色或灰黑色;芽球形,黄褐色。
翅果油树为中国有,于陕西,山西省分布,分布区年平均气温12℃,极端高温41.3℃,极端低温-20℃。初霜期10月中旬,终霜期4月中旬,生长期150-180天。3月下旬开始萌芽,4月开花,花期较早,落叶很晚。
翅果油树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其主侧根系都很发达,并有丰富的根瘤固氮菌,因而是一种耐旱能力十分强且耐瘠薄的树种。它所分布的区内年降水量多为450-5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0%。干旱少雨,干燥度为1.6-1.8,年蒸发量为1600-1800毫米,年极端降水量高为750毫米,低为315毫米。
翅果油树分布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是:热量充足,降水量较少,立地条件较差。
翅果油树濒危的主要原因有⑴果实形态结构特殊,不利于传播和萌发,⑵果实结实率较低,⑶种子寿命短,发芽率低,⑷翅果油树幼苗缺乏竞争力和⑸人为破坏严重。此外,针对翅果油树的濒危现状和原因,还提出了科学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