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康熙郎窑红瓷器哪里可以
-
面议
郎窑红是模仿明宣德时期宝石红釉特征烧制的。釉凝厚,玻璃感强,佳品呈鲜红色。传世品以瓶较多,常见的有观音瓶、棒棰瓶(棰口直颈者为硬棒棰,撇口圆肩者为软棒棰)、直颈扁腹瓶;盘碗也为数不少,有通体呈菊瓣形的。郎窑红器皿的口部多为白色,与宣德红釉瓷器的灯草口特征相似,器皿的底部有白色、米黄色者称为米汤底,浅绿色者称为苹果绿。郎窑红瓷器底部书写年款的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两种,但数量不多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现象的,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由于釉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因为制作工艺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是郎窑红器的鉴定要点。但是""郎不流""也不尽然,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世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郎窑,清代的官窑之一,以康熙时仿明代宣德宝石红釉而蜚声。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监烧的御窑。郎窑的产品除郎窑红外,还有郎窑绿,郎窑蓝釉及描金、郎窑青花、五彩等,故名“郎窑”。恢复了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的郎窑红,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色深红者猩红夺目,而亦有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因其“垂釉”工艺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然实际传世品中亦有一定数量为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由于郎窑红的釉料制作和烧成温度极难掌握,所以清代景德镇流传有“若要穷,烧郎红”之俗语,也为郎窑红名贵之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