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钱币鉴定中心
-
面议
究竟应该如何鉴别古钱币的真假呢?
先从货币文字的源流演变上加以考察。古钱币文字往往带有特的地方色彩,特别是汉唐以来,铸币,面文多为书法家及皇帝书写,具有特的文字风格。如唐代的开元通宝即为欧阳询所书写。因此掌握文字的气息、神韵是鉴别古钱币的关键之一。伪品因为是摹仿别人的,常常处处小心,手法极不自然,牵强做作,文字神韵自然大打折扣。
其次从钱币的颜色、成分诸方面加以考察。真钱的锈与铜质结合在一起,所谓“锈色入骨”,不易脱落。伪钱的锈浮在表面,用醋一擦即脱落。此外,真钱币因年代久远,内部成分发生变化,所以一般重量会大为减轻,用手拈一拈,即可从轻重方面加以辨别。
还可从声音方面辨别古币的真伪。古钱币因年代久远,没有新铜的火气,铜质氧化后,没有清脆声。而新铸的假钱,轻敲时往往会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此外有一种打制的伪币,是取两片薄铜片粘合而成,粘合处堆一层伪锈以掩盖缝隙,这种钱币轻击后会发出哑声。
色泽上作旧常见的方法如下:
一是伪造绿色。因为出土的古钱都有绿锈,所以伪造古钱施以绿锈,方能逼真,伪造绿锈的方法有七种:
(1)将伪造的钱埋入土中,经过二三年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绿颜色的锈了;
(2)将伪造的钱币浸以盐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经过一年半载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的绿锈了;
(3)用胶水调以绿色粉末,涂在钱上,便成为一种类似硬绿的锈
(4)用松香调以绿色粉末,涂在伪钱上,便成为了一种类似硬绿的绣;
(5)用绿色瓷漆涂上伪钱,经过一年半载,瓷漆干燥坚硬,颇似硬绿绣;
(6)用真的铜锈粘在伪品上,这样看上去硬绿满身;
(7)将钱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铜。
两汉钱币风格。汉武帝时的三铢通行时间不长,存世也少。伪造者取五铢改刻,但三铢比普通五铢轻小,“铢”字写法也与五铢有明显不同,易于识别。也有以钱翻铸的伪品,但能乱真者少。汉代的普通半两、五铢钱存世较多,目前所见伪品几乎都是半两、五铢中的特殊品,如“两两”、“五五”等(实际上确有当时错范或戏铸的真品)。伪造者一般采用真钱改刻的方法,也有翻砂而成的,如伪钱“五五”、“平平五铢”但翻造不精,肉质粗糙。新莽朝的铸钱工艺非常讲究,向称铸钱好手,但仔细观察,王莽钱也有精细之分。拿的六泉十布来说,有轮廓斜削、笔画细挺、制作特别精美的;也有文字平夷、制作较逊的。十布又有通穿(即圆穿与首端间有中线者)与不通穿二种。从整体上来讲,当时的钱文以悬针篆为主,其笔画之流畅峻削,布局之匀称得体,皆臻。六泉十布中除大、小泉及大布外,伪品较多。有未见真钱,仅按旧谱翻造的“幼泉二十”伪钱,制作粗劣,容易识别;也有取旧钱改制的“壮泉四十”伪钱;还有照真钱翻铸的,这种伪钱虽较,但与真品相比,文字缺乏生气,终能识别。新莽朝的大泉五十虽无人作伪,但一些特殊品如大泉五铢等亦有伪品。真的大泉五铢是当时铸的改范钱,原来的“十”字犹隐约可见;还有一种大泉五十背有吉语,如“长乐未央”等,文字书法生动有致,非作伪者所能摹仿,但极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