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式医用织物洗涤中心,医用洗脱烘一体机,药厂双扉洗烘机
-
¥168000.00
医疗织物的洗涤环节,包括其从医疗环境洗涤区收集、洗涤消毒、烘干、整理、包装、储存和运输等,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医疗织物的卫生控制是医疗洗涤企业在时期的感染控制的主要目标。从而,确保医疗织物在时期重复使用护理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杜绝不必要的感染风险。
WST/508《医用医疗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是中国目前较为主要的规范,该规范描述了医疗织物从收集到发放完整流程中,需要的概念定义、基本操作规范、消毒的标准、洗涤环境与配套设施的要求及处理后干净医疗织物残留微生物的管理方法等。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中的“A.2.4主洗”条款:主洗可分为热洗涤和冷洗涤两种洗涤方法。根据被洗涤医用织物的污染情况可加入碱、清洁剂或乳化剂、消毒洗涤原料。洗涤、消毒方法和程序应按下列要求选择进行:热洗涤方法:应采用高温(70℃-90℃)、低水位方式。对耐热的医用织物热洗涤方法。消毒温度75℃,时间≥30min或消毒温度80℃,时间≥10mm或A0值≥600;洗涤时间可在确保消毒时间基础上,根据医用织物脏污程度的需要而延长。以上表述中,有两组数据:消毒温度75℃,时间≥30min或消毒温度80℃,时间≥10mm或A0值≥600;
以医院为单位,建立一个集中医用拖把、抹布、地巾的洗消中心,所有的织物品等在集中式洗消中心进行清洁、洗涤、消毒。
以楼层为单位,建立分散式的楼层洗消中心,所有楼层的衣物等在楼层洗消中心进行清洁、洗涤、消毒。
执行标准: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1.洗涤和烘干设备需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
2.洗涤剂、消毒剂及消毒器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热洗涤方法:应采用高温(70℃-90℃)、低水位方式。消毒温度75℃,时间≥30 mins 或消毒温度80℃,时间≥10mins
4.医用织物洗涤后宜按照织物种类选择进行熨烫或烘干,烘干温度应不低于60℃。
医院拖把、医院地巾、医院抹布作为消耗品,尤其在全国范围内医疗体系对于医用织物感染控制高度重视的情况下,相信在未来,各级医疗机构对于医院内的医用地巾抹布会越来越重视。
医院拖把洗涤、医院抹布洗涤存在清洗后细菌超标的情况,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未达到无菌级别应予以销毁,不可临床使用,如果抹布等只作为一次性使用耗材,会给医院或医疗机构带较大的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所以如何重复有效的利用拖把、地巾、抹布成为了医院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难免避免微生物、细菌、病毒的污染,尤其是在医院使用环境下,更应该严格要求,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微生物的滋生以及附着在抹布、地巾、地面及表面上。
医院抹布拖把清洗消毒系统解决方案从降低环境清洁工具可能带来的医院感染风险入手,建立立的拖把抹布集中清洗消毒中心,制订标准化(SOP)操作流程,经过集中清洗消毒、烘干、整理和配送,开启了集约化的配供新模式。流程:收取→预处理→清洗→烘干→整理→发放。即每日派专人到全院各诊疗单元将使用过的拖把抹布集中收取至清洗消毒中心,严格按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的分类原则,分别将拖把头和抹布进行预处理,对ICU、各重症监护室等特别区域的拖把头和抹布也按相关标准预消毒。随后按不同颜色布巾分类后,放入洗衣机集中作清洗(兼有高温消毒功能),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取出后再作整理修补后,采用收纳箱送至临床各诊疗单元供保洁员使用。清洗消毒严格按照《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污物分拣区清洗消毒烘干区布巾、地巾清洗消毒、烘干及储存工作人员清洗烘干后分拣在科室分层摆放。
《医院医 用织 物 洗 涤 消 毒 技 术 规 范》(WS/T508-2016)[1]、 《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 (国卫医发﹝2018﹞11号)[2]等标准规范,为我国医疗机构洗衣房,和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和灭菌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将手术衣、手术铺单等需要灭菌的医用织物,称为“软 器械”。该标准中,指出“手术衣、手术盖单等,可阻水、阻菌、透气,可穿戴、可折叠的,具有双向防护功能的,符合手术器械分类目录的,感染控制器械,不含普通医用纺织品”,其清洗、消毒和灭菌,为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承担业务之一。
对手术衣、手术铺单等,终灭菌的医用织物,须交由通过验收审批的,医疗机 构 CSSD 或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按照 WS310.1-2016 等3项卫生行业规范要求,在包装、灭菌和存放三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如医用织物的洗涤消毒和灭菌,一并交由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该中心则,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执业许可审批,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院布草洗涤规范
一、洗涤工作区区域划分要求
1、洗涤工作区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污染区与清洁区应有隔离屏障,应有明显标识;各区内的不同工作区域应明确划分,应有明显标识。
2、污染区包括未洗涤布草的接收、分类、洗涤及所使用的受污染车辆的存放处。
3、清洁区包括洗涤后布草的烘干、熨烫、修补、折叠、质检、存储、出厂分发及运送清洁布草车辆的存放处。
二、布草的接收与分类
1、接收布草应进行分类,宜分为工作人员布草和病人布草;普通病人布草和特殊感染病人布草;手术室、产房等科室病人布草,有明显污染的布草,成人布草和婴幼儿布草等。
2、洗涤机构对所接收污染布草的分类应在污染区进行,在医院对污染布草的分类应在病房的污染区进行,不应在洁净区、病房内进行。
三、洗涤过程要求
1、婴幼儿布草应专机洗涤,并应专机。
2、产房、手术室等科病人布草应专机洗涤,并应专机。
3、有明显污染的布草应专机洗涤。
4、工作人员布草与病人布草应分别洗涤。
5、有特殊感染的病人布草应专机洗涤。
6、洗涤应按“洗涤流程”所示的洗涤的预洗、主洗、漂洗、中和的步骤进行:
主洗洗涤分为热洗涤和冷洗涤两种洗涤方法,宜根据织物,被服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热洗涤方法:水温≥70℃,洗涤时间25min或水温≥90℃,洗涤时间10min;
冷洗涤方法:使用有效氯含量250mg/l—400 mg/l的消毒液浸泡,浸泡时间≥20min。
后一次漂洗结束,中和后水的Ph值应为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