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虫化石怎么交易,化石鉴定评估
-
面议
化石既然是生物的遗存,对其进行鉴定,要遵循生物分类的方法,这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从大到小分为七个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基本单元),亲缘关系接近的种划归为属,近缘的属归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这些单元的上下,还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超纲、亚纲、亚目、超科、亚科等等。
分类系统是我们初中课本上的知识点,但我们很多爱好者却疏忽了这一点,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直接“鉴定”到种,而忽视其他阶元,正确的方法是,从大到小,一步一步地鉴定,具体的方法在后面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当然,特别熟悉、完全有把握的品种除外。如果手里没有资料,又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不能随意鉴定到属和种。要知道,即便是古生物学家,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也不能随便鉴定到种的,属和种的鉴定是比较困难的,而我们很多爱好者随意就给出了答案,给人造成误导。
需要说明的是,找到书籍文献后,要学会看,不同与普通资料,资料是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写的,逻辑结构要求非常清楚,描述、分析、归纳,都要按照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也有相应要求。学会看之后,阅读起来是很方便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很快地找到相应信息,而且也没有那么难懂。常用的除了各种期刊上的文献外,还有化石手册、各地的古生物图册、中国的各门类化石等,其中中国的各门类化石是重要的,这是一系列的书,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相应的分册。
在鉴定古生物化石时,应当谨小慎微,多闻阙疑。很多时候,不经意说出的话会造成想象不到的后果,特别是古生物这些偏门的领域,没有太多人来研究真假,错误的文字会被多次复制,要想纠正过来,是非常困难的。如产自湖南的一种永顺似栉壳虫,被错误地叫成“永顺湘西虫”,源头已经找不到,且现在几乎已经无法改回来。更有甚者,把找到化石后随意的取名,如“XXX(自己的名字)三叶虫”。在鉴定时,应
有所保留,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只鉴定到有把握的。
化石鉴定,是化石收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按照科学的方法,通过查找各种资料,过对化石标本进行鉴定,不仅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关键是收获了知识,有了知识的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收藏水平的提高。
当我们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时,就会看到那里陈列着许多化石。那么,什么叫化石?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化石是由古代动物的骨骼、牙齿、贝壳、甲壳,或是植物的干茎、树叶等等形成的。古代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死后,被泥沙掩盖沉积埋葬,有些部分由于细菌作用被腐烂和分解,而骨骼、牙齿及茎干等逐渐被矿物质替换和填充,经过漫长时间的变化,达到石化程度,但仍保持原生物体的形态特点,这样,就形成了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