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16公分白蜡公园绿化树
-
面议
白蜡种子难以获得,多采用分株、埋鞭繁殖。
(1)分株繁殖 每年春季,选择健壮的白蜡,将白蜡成丛挖起,并依据竹丛的大小,将其从基部分开,每丛2~5株。分株时需多带宿土,注意保护好分蘖芽和根系,同时剪去1/2~2/3的白蜡枝叶。分好的竹丛按株行距40cm×100cm种植于挖好的穴中
(2)埋鞭 春季白蜡出土时,挖取圃地中残留的竹鞭,挖取时注意不伤竹鞭和侧芽。选择侧芽饱满、根系健全的鞭段,将竹鞭截成10~15cm的鞭段,鞭芽处注意多留宿土。将鞭段连续平放于横向开沟的苗床沟内,芽向两侧,覆土压紧后,用稻草覆盖,并及时浇水。
白蜡产于南北各省区。多为栽培,也见于海拔800-1600米山地杂木林中。越南、朝鲜也有分布。白蜡树迟于18世纪末期已引入印度、日本以及欧洲和美国。模式标本采自原产我国引种于印度的植株。该树种形体端正,树干通直,枝叶繁茂而鲜绿,秋叶橙黄,是优良的行道树、庭院树、公园树和遮荫树;可用于湖岸绿化和工矿区绿化。
白蜡幼苗的移栽好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并且将苗木按照地径和植株的高度分为 5个级别。为幼苗移栽的成活率,一般是选择地径超过 3cm 且一年生裸根苗高超过 20cm 的幼苗进行移栽。起苗时,不能采用手拔的方式,要利用锄挖,避免影响到幼苗的须根、菌根。种植以后的 3~5a 是其生长关键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要加强抚育管理。由于白蜡幼林本身的抵抗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定期对白蜡幼林地进行除草与松土,为白蜡幼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定期松土,能促进白蜡幼林的根系舒展,有利于提高白蜡的生长速度与生长质量。
白蜡幼林的除草和松土工作一般在每年的 5—6 月进行。另外,由于白蜡的幼苗成活率较低,很容易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死亡,因此在抚育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补植工作。种植白蜡幼林后,在当年的秋季就要检查白蜡的成活率,如果存在缺苗的情况,需尽快补植。白蜡成活率若小于 40%,就需要重新造林;成活率在 41%~84%范围内,可采取补植白蜡的方式,一般补植的佳时间段为当年的秋季和来年的春季。
白蜡高小枝、嫩叶、花萼及果实上均被锈色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卵形,基部歪斜,全缘,嫩叶淡红色,越冬老叶暗红色;头状或短穗状花序顶生,花瓣4枚,淡紫红色,带状线形,花期4~5月;蒴果,果熟期9~10月。喜温暖,耐寒;耐半阴;要求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产于长江流域至华南、西南,现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白蜡木是特产湖南的珍贵乡土彩叶观赏植物。
白蜡耐修剪,易造型,广泛用于色篱、模纹花坛、灌木球、彩叶小乔木、桩景造型、盆景等。
(1)白蜡人工式球形 小苗定植后基径达1~2cm粗时,在离地50~60cm处剪截,促发分枝。选择分布合理的3~5个主枝,春季通过抹芽使每个主枝保留3~4个分枝作层侧枝,休眠期修剪时短截,形成基本骨架。生长期当分枝达20~30cm时,修剪枝梢,促发大量分枝,形成次级侧枝,使球体增大,剪除畸形枝、徒长枝、病虫枝。一般每年可进行多次修剪,尽快使球形在冠幅和紧密度等方面符合质量要求。
(2)白蜡自然式丛生形 红檵木萌发力强、分枝性强,可自然长成丛生状。
(3)白蜡单干圆头形 选一粗壮的枝条培养成主干,疏除其余枝条,当主干高达1m以上时定干,在其上选一健壮而直立向上的枝条为主干的延长枝,即作中心干培养,以后在中心干上选留向四周均匀配置的4~5个强健的主枝,枝条上下错落分布。
(4)白蜡小乔木形 选一粗壮的枝条培养成主干,疏除其余枝条,当主干高达1~2m以上时定干,在其上选一健壮而直立向上的枝条为主干延长枝,即作中心干培养,以后在中心干上选留向四周均匀配置的3~4个强健的主枝为层主枝,依次配置第二层2~3个主枝,直到配置7~9个主枝,枝条上下错落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