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珐琅彩瓷器拍卖
-
面议
清代无论在器型或种类方面均显着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康熙时期的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苹果尊、棒棰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到了雍正在器形的创作方面更加丰富多彩,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乾隆时期比较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等,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很少见有创新之作。观察瓷器的器型一般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明清不同时期的瓷器纹饰多为写意,画面豪放生动,画龙多凶猛,咀巴象猪咀,俗称“猪咀龙”,怒发前冲,爪部团成圆形,有三爪、四爪、五爪,晚期龙纹有衰老之态。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勺凸出。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文字装饰有回纹、百寿字、福字等。
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万别,以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均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是有一定的惯例的,因为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层出不穷。
备受追捧:在拍卖市场上,工艺、保存完好、来源清晰且具有特艺术价值的明清瓷器往往能拍出。例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等明代瓷器,以及清雍正青花穿花龙纹长颈胆瓶、清乾隆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缠枝莲纹天球瓶等清代瓷器,都曾以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成交。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
成交价: 1.6亿人民币
亮点: 珐琅彩始于康熙后期,至雍正、乾隆时期达到。此类瓷器是由景德镇官窑烧制的白瓷胎,再由宫廷画师绘制珐琅彩饰,是专属珍品。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画工,使得每一件珐琅彩瓷器都显得弥足珍贵。
元 蓝釉描金执壶
成交价: 约5000万人民币
亮点: 蓝釉瓷器在元代非常稀有,这件蓝釉描金执壶以其深邃的蓝色釉面和华丽的金色装饰著称,是元代宫廷用瓷的代表作。